个人简介
田耀农,1956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自幼随母亲学习二胡、随父亲学习古汉语。曾在六安师专师从曹善同先生主修作曲理论;在安徽师范大学师从汪裕雄教授主修美学,以《大音希声辨析》一文获学士学位;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乔建中研究员,以《皖西锣鼓的调查与研究》一文获硕士学位;以《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一文获博士学位。
现为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
十多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个人专著2部,参加4部专著的撰写工作,主持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各1项,参加3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陕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主要交融带。由于陕北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条件,使之至今保持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礼俗音乐就是诸多文化传统中的突出代表。本文考证了陕北诸礼俗之渊源及音乐与礼俗之关系;深入研究了礼、俗、礼俗、礼俗音乐等基本概念,为之作了相应的定义,提出了艺术类音乐、非艺术类音乐、主流社会音乐、非主流社会音乐等一系列新思维和新视角,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对当代陕北存见的礼俗活动及附于其中的音乐作
了分类式的研究和探源式的考证;对陕北礼俗音乐的班社作了系统的田野调查和社会学统计。陕北礼俗音乐的形式丰富,本文从声乐和器乐两个角度对陕北礼俗音乐作了分类性的研究,考证了陕北礼俗音乐的主要乐器,尤其对铜彭和唢呐作了深入的探讨,对陕北鼓乐的板式结构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通奏锣鼓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进一步研究中国鼓吹乐的板式类别和板眼结构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还详细分析了陕北鼓乐两支唢呐构成的双声曲调,并归纳了双声
曲调的组织规律和使用方法;分别从音乐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陕北礼俗音乐的社会功能和在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上的重要意义。
礼俗音乐概念的提出,为我国音乐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亦对这一切入点的意义作了具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