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主要探讨了抗战以前国民党建立的政治体制及政治发展状况,这一体制主要是围绕孙中山的政治构想“训政”建立的,因此又称为训政体制。本书系统分析了训政体制建立的理信纸基础、政治构架、实际运行和发展趋势,并以地方自治为个案深入探讨了训政体制与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本书认为,训政体制的内涵主要包括以党治国、五院制、地方自治等方面。训政体制在结构上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结构的集权化和权威结构的人格化,带有鲜明的专制和人治色彩。训政体制的实际运行既受到体制框架的制约,也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与体制设计极为不同的运行实态。训政时期,国民党政治运行的整体态势是:传统与现代混杂,中央与地方脱节,政府能力低下等。国民党政权在十年韶山的训政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自治运动,务图以此改造中国社会。这场运动的情况集中反映了国民 党政权的政治革新及现代化领导能力,是本书探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