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贺来,1969年7月出生于湖南宁乡。2000年起至今担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2001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兼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198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曾先后于1991年、1993年和1996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赴荷兰,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作为富布莱特学者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访问。主要学术兴趣和追求在于:努力以一种哲学的反思批判的眼光,来透视和反思当代人类和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在充分消化以往哲学发展重大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曾出版《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1998)、《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1998,合著)、《宽容意识》(2001)和《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2004)等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3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十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人们长期以来不予反思的一种独断论——“人的解放”的独断论所做的自觉反思。“人的解放”是现代性方案的核心诉求与价值目标,但其深层思想逻辑却是更为久远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元意识”。本书通过对这种思维方式与思想意识的深入反省,分析了它所蕴含的虚无主义本性及其所支撑的“人的解放”所包含的内在悖论,尤其通过对“解放逻辑”的最为深层的信念,即“个体生命自由”与“社会整体自由”内在统一这一信念的解构,揭示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元意识”的根本症结是“边界意识”的缺失。本书认为,“边界意识”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状态”相适应的 “理论意识”,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元意识”虽以“人的成熟状态”为追求,但实际上所反映的是“人的幼稚状态”。本书对“边界意识” 的理论内涵及其哲学史前提进行了系统阐发,并从此出发,探讨了“个体生命”与“社会公共生活”不能被形而上学原则“内在统一”起来的、不能彼此还原的各自独立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