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旋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
《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
由于《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而且430篇的容量也过于芜杂,青少年朋友阅读时难免感到吃力,限制了它在今天的流行。因此,我们选择其中比较通俗易懂的七十多篇,并删去或改编其中使青少年朋友感到隔阂、费解的内容,希望能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