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的连环画艺术从西汉时代就有了,到清末石印技术普遍运用后趋于成熟。三十年代以后,借鉴有声电影手法,在画面上开口说话的“活”的连环画大量出现,题材也日趋多样化,为包括成人在内的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这当中,影响最大的或许是以历代名著尤其是明清小说名著为题的作品。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
本书所配插图均节取自旅顺博物馆[清]孙温、孙允谟绘全本《红楼梦》图册。
原图现存230幅,画心绢本,纵43.3厘米,横76.6厘米;图册推蓬装,凡24册,除一册空白外,其余23册各裱有画作10幅;绘画技术为工笔设色;以生动的画面再现《红楼梦》的重要情节为绘者的创作初衷;图中有“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及“浭阳孙允谟”之款识,铃“浭阳孙温”、“润斋”、“孙允谟”及“小州”等印。
令人不解的是,画作在表现《红楼梦》原著后四十回之情节上约略呈现了与前八十回不同的风格,这同小说原著何其相似乃尔。小说后四十回系高鹗“续貂”之作已令后人多有诟病,画作又“变脸”让人费猜疑:刻意为之乎?巧合乎?
画作在装裱成册之前,描绘第103至108回的10幅画面就已散佚。扼腕之余,在为本书配图之际,为了不使因画作的缺失而造成“图文配”的断档,我们不得已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拼缀了六回的画面,此点还望读者多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