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薛占海,1963年9月出生,陕西清涧人,经济学博士。长期在基层工作,先后在乡(镇)、区(县)及市政府任职,对经济工作尤其是“三农”问题关注颇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两个方面。围绕生态环境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林业经济》、《西北大学学报》和《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延安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考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等著作3部;主持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蚀风蚀复合区生态治理模式与示范研究”(2006037019006)、国家社科基金“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5XJY017)等课题6项。
内容简介
《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以生态环境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与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以现有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将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融合,研究了我国发展生态环境产业的需求和制约因素,论证了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模式。从农业生态产业的视角探索了生态环境产业模式的选择,构建了生态环境产业的理论模式,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书在理论上,既为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又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产业理论的发展;在实践中,对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决策部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有以下特色:
第一,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内涵及特征。《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认为生态环境产业就是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产业,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体,形成产业链条的产业。这就要求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在恢复生态和环境重建中发展产业,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实现区域内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产业研究》分析了生态环境产业的特征,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生态环境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根本差别;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运行特征,揭示了生态环境产业运行主体之间的特殊关系;界定了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特征,揭示了产业成长的条件、产业进步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从产业间竞争以及产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角度探索了资源配置问题。
第二,研究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需求因素。《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从环境破坏推动、经济环境政策推动、公众环境消费意识促进、产业国际转移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等方面论述了对生态环境产业的需求问题。认为只有发展生态环境产业,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产业形成以后,通过对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服务部门、贸易部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分析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认为生态农业产业是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技基础薄弱是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地域性和多元文化是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障碍;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对生态农业产业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适度规模经营对生态农业发展固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凸现,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四,构建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品牌化、企业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以生态产业为核心,通过生物链与经济链的有机结合,维持生态农业系统的良性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基地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环境保护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能源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和草地养殖型生态环境产业模式,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产业的建设目标。
第五,设计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支持系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一书设计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强调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