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分别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系、美国加州克莱蒙•麦金纳学院任访问学者、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理论。专著有《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等,主编有《文明与国际政治——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等,撰写过《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研究》、《美国霸权的逻辑》、《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和中国的崛起道路》等论文。
内容简介
自2007年以来,特别是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国际环境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在机遇增加的同时,挑战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归纳起来,国际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国际安全中的热点问题多数有所缓解。这一年多以来,由于美国增兵等因素,伊拉克的国内安全形势得到控制。“基地”组织和本•拉登不似过去活跃,西方国家也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恐怖事件。中东局势没有明显变化。伊朗核问题笼罩着阴云,但看不到即将出现剧烈冲突的迹象。美国和朝鲜围绕核武器问题的谈判取得较大进展,六方会谈的机制还在发挥作用。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裂痕还在加深,但不至于发生严重冲突。2008年3月台湾领导人选举揭晓和“入联公投”破产后,台海形势出现了积极变化,中美之间因“台独’’问题而发生战略对抗的危险大大降低。不过,若干热点问题依然值得担心,例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有所加剧,非洲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等等。
第二,金融安全和各种非传统安全的问题突出。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石油价格飙升,美元贬值,粮食短缺,许多国家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步伐放慢。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日益显现,建设低碳经济的呼声升高,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等问题,成为近年来大国首脑会议的最重要议题。在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显然跟不上客观需要,而围绕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国际竞争和摩擦涉及各国内部的民生问题和利益调整,愈发复杂。韩国进口美国牛肉问题居然演化为严重的政治风波,即为一例。
第三,若干同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国内政局发生较大变化,牵动着国际政治的变化。2007年9月日本福田康夫政府上台;12月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袭身亡,政治气氛骤然紧张;2008年2月韩国李明博政府开始执政;4月澳大利亚工党的陆克文出任总理;4月在尼泊尔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政权;5月梅德韦杰夫正式担任俄罗斯总统,普京改任总理。这一系列政局变化不但令人眼花缭乱,而且有深刻的国内外政策含义。例如,福田政府在国内威望不高,但对中日关系的改善有所贡献;陆克文上台伊始,就提出了建立“亚太共同体”的设想。当然,引起全世界最大关注的,是2008年的美国大选。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年龄、种族背景、政治色彩迥异。尽管美国的内外政策走向不会因总统易人而根本改变,但这次选举对美国政治乃至世界政治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是没有疑义的。
第四,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外部挑战。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国际影响的显著提高,不仅使外部世界难以适应,也使中国人自己感受到1989年以来未有过的国际舆论压力,从2007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到2008年4月西藏出现骚乱,从奥运会准备工作被政治纷争所笼罩,到四川汶川地震及其救援工作的世界性震撼,从人民币汇率调整和金融市场开放的压力,到节能减排问题上的两难,中国所受到的质疑,已经主要不是中国是否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以处理政府间关系为主的中国外交,越来越需要面对多元化的工作对象,包括本国的公众舆论。
在上述日新月异的复杂国际环境下,研究国际问题的中国学者有哪些观察与思考?本书提供了部分答案,也难免挂一漏万,敬希读者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