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内容承接《水浒传》而继续发展,讲述了劫后幸存的梁山泊英雄李俊、阮小七、李应、燕青、乐和等,由于奸臣的迫害,再一次揭竿而起,啸聚山林,以暴力反抗官府的压迫。在金兵入侵北宋时,奋起抗击,最后迫于时势,撤到海外创立基业。本书的内容,与作者写作时身处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此书最早刊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虽然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已基本确立,但各地民间的反清浪潮依然此起彼伏。书中最后写众好汉远赴海外,李俊立国暹罗,正是对郑成功拥兵海上据台抗清的影射。
作者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约生于明朝万历后期,卒于清康熙初年。盛年时,他正逢明清易代,面对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巨变,他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以明遗民自居,绝意仕进。曾与顾炎武、归庄、顾樵、吴炎等名士结成“惊隐诗社”(又名“逃亡盟”),以民族气节相激励。
本书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其中的第九、第十回写李俊与太湖渔霸丁自燮斗争的故事,成为后来著名的京剧曲目《打渔杀家》的蓝本。
这次校点整理,以清光结三年(1877)申报馆排印本为底本,以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大字圈点本为校本,重新点校整理,既改正了一些明显的误字,也订正以往整理本中的一些断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