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东勋,河南鄢陵人,2002年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经济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期的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在《国际贸易问题》、《南开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并多次被转载或引用。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多篇,并产生较大影响。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的主持和主要完成者。
内容简介
转型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这显然不是一个区位理论所研究的空间距离造成的运输成本问题及其决定的生产布局问题。由于面临着经济体制转轨,因而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展经济学问题。(第一章)
本研究从比较优势和地域分工的论述出发,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一个地方的资源(主要不是自然资源)禀赋决定着其地域分工的比较优势,并倡导自由贸易以实现跨国(或地区)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第二章)
但为什么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显现呢?倒是像日本和以色列这类资源贫乏的国家却成为发达国家(波特诘难)。关键在于没有市场化条件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资源不能在价格机制的诱导下被自动配置到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向。因而,首先要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效率和市场化的潜在好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说明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效率(标准:帕累托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要求——不伤害别人)。(第三章)
那么如何进行市场化呢?有两种类型的市场化:一种是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另一种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两种过渡的本质都是制度变迁,第一种在新发展经济学中反映出来,第二种则由转轨经济学来论证。(第四章)
市场化不是目标,目标在于经济发展(或工业化)速度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开放和人口流动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人们的知识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开放和人口流动则是增加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开放和市场化可以发现本地的比较优势,并逐渐形成具有自我发展动力的产业集群,形成加速发展的势头。(第五章)
传统小农经济的稳定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2000多年来未能摆脱生存经济的恶性循环。没有外部冲击和社会的开放,技术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演进便难以出现,我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成功正源自于此。但与东亚奇迹中的众多中小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国奇迹的创造和维持将出现一种独特的大国模式,国内不同经济地带之间的梯次发展将营造更为宽阔的国内市场和产业空间。(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