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万俊人,1958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先后就学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师承周辅成教授学习伦理学,主习西方伦理学史。1986年9月留北京大学哲学系执教,1992年9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5月应邀转入清华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哲学系复建事宜,2000年5月始成,出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哲学兼职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委;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学科)委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周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伦理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冯友兰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导师;“伦理学前沿丛书”(人民出版社)主编;《清华哲学年鉴》(河北大学出版社)主编;“清华哲学研究系列”(河北大学出版社)主编;《中国学术》、《孔子研究》等20余种学术刊物学术编委。迄今著有:《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等16部;译有《政治自由主义》等16部(卷);在海内外用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内容简介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