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是如此渴望一夜暴富比肩财神,人们是如此渴慕从明天起做一个有钱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如果……人们总是这么想。荒诞和吊诡是如此恰如其分———当 所有人都热衷讨论巴菲特奇特的选股技巧并且津津乐道于其雄厚财富的时候,当所有人都指望巴菲特可以使他们成为有钱人的时候,他们忘记了老早前的罗杰·洛文 斯坦曾拨开迷雾,让他们看到“股神”只是一种表象和虚幻,巴菲特身上呈现的仅仅是“企业家”精神和特质。
可是谁介意呢?当《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署上了巴菲特的名字,即使巴菲特从来没有写过什么书,而只是每年都会给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股东们写一封信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成败得失,人们也会努力相信:那个从100块到160亿的奇迹有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
虽然巴菲特在给股东的那些信中论及的是如何挑选经理、选择投资目标、评估公司,以及如何有效益地使用金融信息、怎样看会计报表等等,但总有人会用诱饵诱 惑我们相信:“巴菲特本人认为,这本书比到目前为止任何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书去读,那必定是这本。”
我始终认为,要理解沃伦·巴菲特就不能仅限于了解他的故事,而必须了解其企业家特质,这种特质恰恰是杰克·韦尔奇身上所不具备的———当巴菲特已经成为杰出企业家的时候,韦尔奇却依旧只是一位杰出的职业经理人。
在此过程中讨论巴菲特的投资技巧是毫无意义的事,因为作为“股神”的巴菲特首先是一位投资者而不是投机者。在新经济泡沫最为遮天蔽日时,他从来没能从“ 新经济”的潮流中大捞一把。他因此被人们诟病为愚蠢、保守和“多次错失良机”,但他惟一的解释却是:“没智慧的人有解释,不解释的人有智慧。”
智慧就像是一个故事:在逛街时,一个中年男人的货车撞上了一个年轻男子的货车,中年男人连忙解释道,原因是他的老婆走掉了,他正在全神贯注地找她。说来 也巧,年轻男人的妻子也走散了,他建议不如两人一起找老婆,效率会更高点。两人同意一致行动后,中年男子向年轻人询问:你的妻子长得什么模样。年轻人答 道:“她是个漂亮的金发女郎,穿白色紧身短裙,身材迷人,很有可能使教父破窗而入扑过来。你的妻子又长得啥样呢?”中年男子二话不说:“别提她了,我们一 起找你的老婆吧。”
这是沃伦·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东的信中讲述的一个故事,他以此故事作喻来阐释全球股价最高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如何利用好像潮水一样涌入的现金寻找“大象”级收购对象而放弃一些小“老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