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老照片》,再有现在的《温故》,给了我们回望过去真实社会状况、人物实态的窗口。很久没看《老照片》啦,因为发现《温故》更好看。相比于《文史知识》之类的期刊,《温故》给我们提供的是:相去未远之时代(民元以来)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各色各样形态、还原历史真实的文字、、场景、画面。《温故》的主编真是有心人,能够独树一帜弄出这期刊似的的读本,本本好看。
社会生态反映世人心态,《温故》广受读者欢迎,也是主编揣摩到了今之读者的心态,它是一座桥,让故人与今人心心相印。
仅以最新出的《温故(十四)》为例
陈丹青著“民国的文人”,说“鲁迅、胡适,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物种与生态的问题”
白先勇著“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先父白崇禧将军参加是役之经过始末”,文末感慨道:国民党军队抗战中打的一个大胜仗,竟被中共方面率先拍成电影,大肆宣扬,真是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
蔡登山“探源胡适日记中的郑毓秀”,似乎让人感到这一杰出女性,有点儿像今天的“国学大师”,无才无行;又跟“国学大师”不同,她是由真才实学之士包装起来的。郑女士做到这一点,也算能耐!
诸如此类的文字,在别的地方很难如此密集地读到。《温故》知心,《温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