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还有两大宗旨。首先,经济学并不是一大堆需要死记硬背的事实或命题。相反,它是一种思考世界的方法。总有勤奋的学生会说:“教授,只要你告诉我,你想 我学会哪页上的内容,我保证会记住每一个字。”但死记硬背远远不够,甚至懂得推导和证明逻辑或数学命题也并不足够,学生还要培养自己的直觉与洞察力。直觉 与洞察力能告诉我们什么理论或命题适用于不同的给定条件。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依靠灵感。直觉与洞察力是要通过刻苦研习才能获得的。
其次,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直被质疑为视野狭隘,只是严格地关注理性的个人行为与市场活动。人类并不总是彻底地理性,而市场也只是许许多多的社会生活领域之 一。但是,无论何时,只要人类(甚至动物)要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具有普适性的科学,其适用范围就会超出上述领域之外。市场决策固然要遵从 经济分析,但个人选择(要养多少孩子,要住在市内还是郊区,跟谁交朋友)和政治决策(权衡财富创造和国防开支,权衡管制罪行和保障自由,是救济残疾或懒人 还是激励有生产能力的人)也不例外。因此,本书采用了一系列来自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素材,以阐明经济理论。
经济学的批评者指出,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之下,人们不会使用深奥的经济学概念(如边际分析)来进行决策。但是生物学家已经发现,边际分析解释了动物行为的 诸多方面(参见第二章的例子“聪明的蚂蚁!”),而人类无疑比蚂蚁更聪明。然而,人们有时的确会个别或集体地作出非理性的选择。在高科技股暴涨的20世纪 90年代后期,投资者似乎就表现出了“非理性繁荣”(参见第一章的例子1 5)。
批评者还指责经济学不是科学,因为它的理论不能用 实验来验证。这是无知的批评。实验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的例子介绍了很多实验研究,包括设计出巧妙的方法来检验经济学的学生是否比 非经济学的学生更自私(第一章),孩子们的不同决策是否具有逻辑一致性(第三章),即使只有少量的买卖双方,市场是否也能运作良好(第十四章),以及不同 国家的人是否有不同的合作倾向(第十六章)。
至于在广度和难度上,本书也绝非仅可果腹的“稀粥”。除了满足中级程度课程的需要,我 们还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潜能。本书的材料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还可以用作中级课程以外的自学或作业的参考书和指导书。不过,本书涵盖的范围如此广泛,最主要 的原因大概还是要展现经济学理论迷人的内涵以及其应用是何等的丰富。因此,一学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不可能完整地讲授本书所有内容。课程比较紧凑的师生可以 把第一章到第八章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些章节涵盖了个人最优化和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精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时间多少来有选择地讲授其余章节的内 容。两学期的价格理论本科课程则可以讲授整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