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wiki)已经成为web2.0时代的精神象征。它意味着开放、对等、共享及全球运作。借助维基技术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百科全书辞条的撰写或修改,参与者既是作者也是读者,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体制由此产生。想想看,一部开放的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轻易颠覆了传统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在以往是完全不能设想的。
尽管目前诸多web2.0的赢利途径并不明朗,但维基精神对传统组织却启发重大。既然借助wiki技术,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到产品的生产中来,那么每个人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者,又是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维基经济学》的作者和未来学家托夫勒都注意到了这种变化,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产消合一”。产消合一及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出现,是传统组织必须注意到的重大变化。
组织的边界在悄悄发生变化。Web2.0时代的组织,除了需要动员组织内部的创新力量之外,还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外部协作,调动外界的一切力量合力实现组织的使命。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环境与社会这些外部力量都可能成为你的创新之源,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消费者的参与创新力量。对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学习维基精神,调动遍布地球各地的消费者,把他们发展成组织的义务研发人员,让世界成为你的研发部。
这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维基经济学》中讲的宝洁的案例最为典型。尽管保洁公司有9000名研发人员,但它依然启动了“联合开发”计划,有技巧性地公布自己的资源和技术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四处搜索智力支持。结果保洁发现,对公司内部任何一名研发人员来说,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都可以找到200名同等水平的人员,这些人员大都是保洁产品的忠实消费者。这样算来,全球范围内,宝洁可以利用的人员共有180万。
通过这种方法,宝洁既降低了创新成本,又提高了创新效率。因此,自豪地向外搜索成为宝洁成功的一大战略法宝。
在《维基经济学》这本书里,两位作者还讲述了其他许多成功的个案,但让人感觉更像根据事后的成功推导出来的例子。这本书的副标题“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多少显得过于狂妄自大,因为大规模协作的利益分享机制目前并没有出现。对企业家来说,大规模与产消合一者进行合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给你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绩效。
文:王尔德 出处:新京报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