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命天子》一书的《结语》中,作者茅海建深情的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一定会有一个最适合他的位子。如果能够找到它,占有它,那是人生的最幸。与此相反,一个人占有的位子,若不能充分发挥他的全部才能,那是一种痛苦。具有同样痛苦的是,一个人坐在其才力不逮却又下不来的位子上,除非他每日只是混日子过。若他有强烈的责任感,结果事事与愿望相违,那几乎是一种人生的自我折磨。”咸丰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坐在其才力不逮却又下不来的位子上的苦命皇帝。
咸丰皇帝在历史上没有什么过大的名声,也没有明显的恶名,但也没有明显的英名,但他不幸的赶上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赶上了太平天国起义,在他的手里,大清的首都第一次被蛮夷占领,美丽的圆明园被烧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权臣势力形成,而他死的时候也只有3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所以,咸丰皇帝自己感觉命苦,写史的人也觉得他命苦,为什么坏事都让他赶上了,偏偏他又不想做一个昏庸的皇帝,但确实能力也有限,于是只能在苦闷中撒手,告别他的帝国。
以20万字的规模来为一个皇帝作传,篇幅显然是短了些,但对于这样一位仅仅以同情的名义被立传的皇帝,而且立传的目的在于反思那一段重要的历史,似乎20万字也已经可以说得清楚,就像是作了一幅素描的画像。
素描之一:他确实很不幸。他的母后在他年幼时去世,他是被别的皇妃养大的,而养大他的这个皇妃就是与他有着强烈竞争关系的皇六子亦訢的母亲。从他即位的时候开始,天下就像沸腾了一般,小小的天地会让他很费了一番功夫,终于镇压下去,但谁知这竟然才是序幕,更大的太平天国起义随即开始,长江以北的捻军起义随后又暴发;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联手威逼,不断挑起事端;朝廷的部队在剿灭农民起义中不断败北,而曾国藩等汉族权臣不断施压,要钱要权;等等。仅仅几年时间,他心力交瘁,不堪其累。
素描之二:他身首处于两个时代。他的身子明显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但他的脑袋依然处于传统的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老迈的道光皇帝并没有什么大的举措,而咸丰皇帝继位后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失败。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不是可以独自推行王道的年代了,中国必须开眼看世界,与世界同步前进,但咸丰皇帝依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对于世界没有任何的概念,中国依然在延续自己的传统前进轨迹。直到1861年,洋务运动终于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一页。后世为此评价说,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浪费了20年的大好光阴。
素描之三:他选择了错误的执政方向。这就是逃避。做了许多的努力,并没有看见国家形势的好转,反而是越来越坏。银子花了大把大把的,但太平天国起义击破了江南、江北大营,还北伐到了北京附近。一度时期,咸丰皇帝留下了类似崇祯皇帝式的感言,准备做一个亡国之君。但这些没有成为事实。许多事过后,咸丰皇帝累了,也烦了,他确实看不到大的希望在哪里,于是南国缠着小脚的女人,迷人的进京徽班,是那么的让人陶醉,也解脱了愁苦的皇帝。于是得了痨病、本应静养的皇帝,却在声色犬马中迅速离世。
素描之四: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这不是他刻意造成的,但却形成事实。由于他的出尔反尔,英国、法国在签订《天津条约》后,进一步扩大战争,占领了大清朝的首都,烧了圆明园,签订了更为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由于他本末倒置,在外国公使亲自向皇帝递交国书等“礼”的问题上纠缠不清,结果北方的俄国却趁火打劫,以《瑷珲条约》占去了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中国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个条约,清朝的龙兴之地也被割让;由于他的彻底撒手,兵权、财权、人事权相继落入曾国藩等汉族权臣之手,于是我们看到奇怪的情形,出兵五六年的曾国藩一直没有名份,但在一瞬间成为封疆大吏;左宗棠刚从暗通“发匪”的灭族罪名中洗脱出来,随即由四品的幕僚一步成为主政闽浙的督抚。从此,大清皇权的动摇开始了。
素描之五:他主宰不了当世,更管不住身后之事。临终之际,他做出了两个重大的人事安排,一是以肃顺等八大臣来辅政,一是给予皇后和继任皇帝的生母以钤印之权。但这一切迅速被无情的事实打破,新皇帝的两位有钤印之权的皇太后联手恭亲王发动了政变,开始了垂帘听政。但幸运的是,政变之后的中国却开始了被后世称之为“同治中兴”的历史新时期,在中央的恭亲王和地方的曾国藩等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终于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进程。
这就是咸丰皇帝,你不可能去恨他,也不会去敬仰他,唯有同情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