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小的时候读过的,现在也读,但是很少,现在很多时候都是看电视留下的印象,而三国演义应该是当初自己看的最肤浅的一本,主要是因为毕竟那是还是个孩子,还是对这些打打杀杀战争史实,斗智斗勇的东西确实不敢兴趣,只是粗粗读过,印象不深。直到最近,通过看电视,网络小说,通过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三国典故,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一场关于现代商战的故事,为里面的很多谋略观点而深深吸引,这才萌发了我要重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国演义说的是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叙说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5个时期的故事。三国中有很多个性生动鲜明的人物,相信读过三国的人都会对运筹帷幄、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义薄云天,忠义绝伦的关云长;雄才大略、文武兼备的曹孟德;仁爱宽厚,知人尚用的刘玄德;英姿勃发,少年得志,却总慨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周公瑾历历在目。
然三国之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虽然在三国中为了衬托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得过于奸诈阴险和残忍,但反之想想,纵观古今天下,又有几个人像曹操一样文能吟诗作赋,武能定国安邦呢。难怪有人说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曹操是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的雄才大略在于其善于审时夺度,求才若渴,善于纳入贤才,曹操曾下了两道《求贤令》, 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要求各级官吏在选拔人才中不用尽善尽美,只要真正有才,有些小缺点也可以忽略,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投入曹操门下门人甚多,一时之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不得不说与曹操的爱才有道有很大的关系。曹操不仅善于纳才,还很乐于爱才,曹操曾纳过一个贤才,叫做陈琳,他本是袁绍的下属,曾替袁绍撰文骂过曹操,但是平定河北,陈琳归降后,曹操见到陈琳的时候,虽然当面责备他,但是,曹操并没有处分他,而是不计前嫌,任用他为自己掌管文书工作,曹操的胸襟可见一斑。张绣曾是曹操的死敌。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是死在张绣之手。但是,曹操觉得张绣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因此在官渡战争之前,仍和他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其实曹操的成功确实也与其阔达的胸怀和广阔的胸襟有很大的关系。
曹操也是一流的文学家,曹操的很多诗词如《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董卓歌》等至今仍然广为流传,曹操的诗词通俗易懂,鲁迅先生还曾特别拈出通脱一味,激赏不已。 曹操一生南征北战,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虽然艰辛,但是曹操总是满怀斗智,他的诗很多都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体现了他自己的远大抱负和豪情壮志。像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龟虽寿》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曹操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
三国是本好书,每个人读三国会有不同的感触,而且每个人每个时期读也有不同的感触,以我现在的心境来读三国,我崇拜的是英雄,学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