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更主要的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在印度佛教思想中则以自我为主体,更多的是宣传自我如何解脱,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现,任何思想和行为的错误都由个人的因缘和欲望而来。在佛教中有“大过须弥,小过芥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话,用来告诉人,以自我的心来观察,思维有极大的自由性,极大的变化、伸缩和无限。所以认识到禅与道在这一点的区别才可以认识什么是禅,关键在于怎样摆正自己的地位,是旁观过程还是观察者本身。在宗教对比中,道家的人心,是旁观时间和宇宙的旁观者,由佛学而来的禅是造作者观察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