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尽管已经逝世31周年了,但是在中国人的心中,他的形象不仅不会因离我们远去而变得模糊,反而在世人的心中愈久弥真。
每每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我都会打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丰碑。
周总理的形象承载了中华民族中最珍贵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是不需经人为修饰的道德丰碑。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投笔从戎”的家国观念,“胸怀天下、心系万民”的为官之道,“坦诚相对、推己及人”的处事风格,对爱情忠贞,这都无疑使得周总理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大国总理的形象,还是整个中华民族道德风范的载体。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越是走进伟人就越是能感受到其内在的光华,佛说佛胸中自有光华,可以普照世人。那么这种光华不就是周总理那种道德的光辉吗?周总理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其广博的胸怀和浩然正气,成为中国真正的中流砥柱。
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周恩来甘当副手,不仅是出于谦逊,同时也是气质使然。他与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和治国中的合作,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的协力。毛泽东擅长宏观把握战略全局并经常有出奇之想,周恩来则善于将其在各个微观细节具体落实。熟悉二人性格的斯诺就评价说:“周喜欢抓每个计划的具体执行,问题越复杂越好,而毛对此感到厌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则有这样的总结:“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此话有些极而言之,不过看一下从创建共产党、夺取政权到“文革”的漫长历程,人们也会感到,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与实干家周恩来的结合,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幸,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
周恩来的心里时刻装满了祖国和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想的是“中华之崛起”人民之幸福。周恩来的德可说是“长与青史相较正,永为时空作准绳。”冰心称他为“千古一完人”,他是无瑕的美玉。
请听听时代的呼唤:
当时赤县起风雷,如蚁红兵聚衮台。
吐哺周公频致问,归心少小尽舒怀。
花临端午恸颜赤,梦至今宵彻骨哀。
天若与吾心意便,三十年寿馈恩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周恩来传》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同志数万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大量会议记录,还有原由邓颖超同志保存的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日记、作文和书信等,并广泛参考了当时各种报刊和许多同周恩来同志有过接触的人员的访问记录、回忆录等,对周恩来的一生作了全面细腻而又丰满感奋的刻画,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