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革凝聚共识
评《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
中国的改革又进入了不得不进行重新调整的阶段了,从政府高层呼吁“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到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当前中国社会问题严重性、改革必要性的各种分析,以及底层人民因为贫富差距、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都体现了我们当今社会中,在经济发展的亮丽背后,隐藏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和引发社会冲突的隐患。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的总结和反思中,中国新一轮的改革也在酝酿着启动,但对于改革却因为存在种种意见分歧和利益掣肘而迟迟未见行动,改什么?怎么改?官员、学者以及普通民众都有不同的预期,各阶层人民因为不同的利益诉求对改革提出不同的意见,即使是改革决策层内部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存在较大的意见。因此,当前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见不统一,如果能重新梳理改革以来的得失,分析当前改革的形势,为下一步改革提出一个全民能接受的方案,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应该就是为了这个“凝聚共识”的目标努力的,总结3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指导思想的调整,拨开各种政治改革的迷雾和整体转型的纷扰,为中国改革往何处去提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在渐进式改革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改什么”和“怎么改”的基本答案。
近年来关于改革的争论很多,有很多特别有见地的意见,当然也有一些过于偏激或者保守的方案,在争辩中很多关于改革未来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升华,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改革还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华生老师是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他曾因为“价格双轨制”、“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和“股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得到了肯定,从对于改革认识的深度和高度来说,他对于改革话题的观点可能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在《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书中,他的一些研究成果集结成为他对改革的一个综合分析判断,不仅能丰富我们对于改革及改革背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意见繁杂的时候,理出一条适用于中国改革的思路出来。他对于中国问题分析的透彻和全面,以及站在国家层面对改革方案的把握和分析,显得非常合理、到位,全面考虑了中国改革的形势和现实,准确预见了中国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把改革分为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渐进推动,也是符合中国改革的整体节奏的。
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伴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30多年前启动的经济改革因为“真理标准大讨论”后达成的共识而开始的大刀阔斧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即使是因为1989年的政治风波事件影响,改革仍在小平同志南巡以后又开始了第二程发力,时至今日我们成功度过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阶层的不稳定,亟需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当社会改革重新开启的时候,我们寄希望于举国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用统一的认识来确定改革的新发展方向。
从国际大环境来说,中国已走进改革机遇期的末梢,美国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全球战略的调整,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发展空间。1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崛起的同时,美国的胁迫和制衡越来越明显,发展的中国要同时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力量的挑战,中国苦心融入的世界经济体系因为经济危机而步步缩紧,给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此同时,国内各种利益群体也在对于改革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也日益激烈。众人齐心,其利断金,在中国“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唯有尽快凝聚共识,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切实推动改革和发展。
21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