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市场经济的特征还未得到充分体现的时候,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碟可有可无的小菜的话,那么以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服务就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桌大餐,而如今,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则成了象征着品质和实力的豪华盛宴,更重要的是,这场豪华盛宴既璀璨夺目、诱人前往,又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真可谓“集时尚与实用用一身”。 经济学家周天勇(微博)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论述:“马克思预言资本雇佣的人越来越少,生产越多工资下降,消费减少出现过剩危机,形成掘墓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马克思没有想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了服务业中小企业,无产者到这里就业,就不暴力掘墓了。”
这只是一个段子。还是回到中国经济。“中国制造”曾经一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但在我们的工业经济经历了30余年的飞速发展后,中国制造无疑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提供的价值却没有增加。另一方面,“中国服务”却在高歌猛进,服务业接班制造业已是大势所趋。
好产品是服务出来的。随着分工和市场的不断细分,在商业生态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同细胞。细胞与细胞之间,恰恰只能由服务业来衔接。
早在二十年前,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就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围绕这条曲线,不管是左边的研发、设计,还是右边的品牌、服务、销售,都属于服务业的范围。
当前,世界上最热的工业产品是什么?苹果。但请注意,苹果只做两端: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在美国它就是一个研发设计的团队和苹果店,制造主要由富士康来完成。苹果不是制造业品牌,而是一个完全的服务业品牌。所以,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服务”出来的。
这样的服务,被称为“生产性服务”。——包括服务于生产制造业前端的咨询、研发、设计、采购等服务;生产过程中端的财务、物流、计量、检测等服务;以及后端的营销、集成、成套安装、调试等服务。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提升附加值、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中国制造业要转型升级,成为高附加值的产业,把生产性服务做好无疑是途径之一。目前,在制造业领域,我国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农业生产领域许多农产品也颇具竞争力,但由于“产前”、“产后”服务业领域的低效率,“中国制造”难以形成强大竞争力。
诚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制造业的一个趋势是在总成本中加工制造的成本比重降低,而交易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在社会总成本中,交易成本的比重在一半以上,因为加工制造的成本降低、效率的提高靠分工,分工越来越细、分工的各个分支、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就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来越高。而服务业作为处理交易成本的行业,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因此,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发达经济中从事服务活动的劳动力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如果说强大的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崛起的基础,那么,发达的服务业则是一国持续繁荣富强的保证。没有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没有服务业的崛起,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只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