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本质上是主权国家垄断经营的“特殊商品”,“货币价值”是由国家信用和货币流通规模和范围来保障的。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综合实力(实体经济发达程度、虚拟经济的繁荣程度、军事实力、行政管理能力、文化外交软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忠诚度、社会精英的爱国程度、当政者的责任心、社会体制的透明度、国民参政议政深入程度、社会公共决策的科学程度、国民教育普及程度、社会信仰公平正义道德法制意识形态的统一程度)来最终体现的。
货币流通的规模大和范围广则有利于保持“货币价值”,而货币流通的规模小和范围小也有利于控制“货币价值”;相反,货币流通的规模大和范围小则很不利于保持“货币价值”,货币流通的规模小和范围大则很难控制“货币价值”。(美国政府的金融战略就是保持美元的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流通。)
无疑,保持本国货币的“大规模和大范围流通”是最理想的国家金融战略!!!
下面我重点谈谈货币流通的问题:
1、货币的流通规模问题
货币流通量=货币发行量-货币储藏量
货币流通量不仅与货币发行量有关,还与货币的储藏量有关。如果发行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储藏的货币越多则流通量越少,反之储藏量越少则流通量越多。结合经济运行实际的货币流通需求,当流通量超过实际经济需求时则会通货膨胀,反之当流通量低于实际经济需求时则会通货紧缩。
因此,保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成长和虚拟经济的可持续繁荣是健康实现货币流通规模扩大的根本。
一定规模的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刺激储藏货币转化为流通货币,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将更加促使流通货币转化成为储藏货币。这就是货币流通的矛盾所在!
2、货币的流通范围问题
货币的流通范围和货币持有者的性质息息相关。
一国货币的持有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本国政府(中央银行、各级财政)
(2)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各级财政)
(3)本国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国企和私企)
(4)外国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国企和私企)
(5)本国公民
(6)外国公民
显然:
(1)货币掌握在本国政府、本国机构和本国公民手中更容易控制,相反掌握在外国政府、外国机构和外国公民手中更难以控制。
(2)货币主要掌握在本国政府手中,则有利于实现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3)货币主要掌握在本国机构手中,则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货币主要掌握在本国国民手中,则有利于实现内需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货币主要掌握在外国政府手中,则不利于实现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外部制约)。
(6)货币主要掌握在外国机构手中,则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义务)。
(7)货币主要掌握在外国国民手中,则有利于实现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的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就是变相的人民币输出策略,最终导致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繁荣)。
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本质上是要迫使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有效货币输出策略,从而限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个可能的阴谋是美国将采取更大规模的美元输出战略,来最终消除其他国家货币挑战美元垄断地位的可能性,通过输出贬值美元掠夺各国的财富。)从这一角度来看,当前中国政府迫于美国压力而使人民币快速升值和央行刚刚公布的加息都是相当不明智的策略,只会压缩人民币的可持续扩充的流通范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成长,更容易促成“美元劣币”输入中国国内,给国内经济带来巨大隐患。
在此危难之际,只有坚持人民币的流通扩张来对冲美元劣币的冲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眼见“美元洪水”灭顶之灾的来临,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呢?
对付“洪水”来袭,无外乎“堵”与“疏”两种策略的选择。
所谓“堵”是在洪水来前,预设高墙、御洪水于外墙,不至遗祸家园。但“堵”的办法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来高墙是否够高够坚固,不至于洪水来时被冲毁;二来是否有能力有人才来筑起这么一道有效高墙。
所谓“疏”是在洪水来前,挖好泄洪沟渠、引导洪水的去向,甚至为我所用。但“疏”的办法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顺形势找到适合泄洪的低洼之地。
我认为,面对即将来临的“贬值美元”的汹汹洪水,“堵”法是相当不可取的,一来成本极高(出口的萎缩、外汇储备的缩水、热钱的套利、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来风险极大(国内经济一旦开始衰退将无法逆转,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只有采取策略性的“疏”法,但绝不是简单的紧盯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引发全球性的“货币战”和“贸易战”了。
那么,“疏”法的诀窍在哪里呢?其实就是在如何选择“泄洪洼地”上面。人民币最大的“泄洪洼地”就是全国的普通老百姓、规模与范围巨大的中国公民群体,更是吸引力巨大的内需市场。
既然紧随美元贬值的对冲性“量化宽松”不可避免,那么向全体中国公民以货币补贴形式发放社保金和刺激内需消费金就是一个很恰当的“泄洪”方式。具体做法是:
(1)中国政府宣布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不排除在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积极干预人民币汇率),并向全球输出人民币,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流通范围!
(2)紧随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美联储已经宣布每月至少1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规模),以每月1万亿人民币的增发速度扩容人民币,用于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人均分配量化增发出来的人民币)和建立起全民福利性质的提振内需个人消费帐户(该帐户可与全国和各地年度GDP挂钩,分为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两级,参照国税和地税年度收入情况分配各级政府的补贴资金规模)。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1、实质性的落实全民均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成果的红利(被各级政府长期拖欠的);
2、各级政府的GDP政绩与全民的福利真正挂钩(实践重民生的承诺);
3、均衡各地的经济发展、压缩区域间的贫富分化差距(由于与GDP和税收指标直接挂钩,将刺激各级政府更加积极地吸引劳动力资源向本地区流动,只有切实发展当地经济才能通过地方一级差异化的“消费补贴”造福一方,才能实现各级官员政绩与民生福利挂钩;而中央利用统一均衡的“社保补贴”稳定大局)。
4、逆转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不合理预期,封死热钱套利的通路。
5、以积极的人民币扩张姿态迎接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时代的到来。
6、以和平方式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7、以发展经济模式的向福利化升级来完成政治制度的改革。
为了消除外部环境的干扰,中央政府还应该:
1、加大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监控人民币持有者的状况和分布,防范金融风险;
2、彻底改变原来吸引外资的政策,转为鼓励对外投资(特别是获取国外资源);
3、对流出境外的资本进行巨额课税;
4、逐步全面取消资源性和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5、对国内普通出口产品,根据国际贸易平衡的需要增加出口征税,转而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6、优惠政策鼓励内资企业的发展,并限制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垄断性并购。
7、对国内市场进行优化性整治,进一步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行业性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