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沃兹尼亚克大乔布斯5岁,学工科(电子类),做事的风格更像是文科生,斯文而优雅、严谨而科学;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他还像个“中国人”,持重道德的高地,誓做好人好事。在厚德载物的人生观承载下,沃兹的兴趣完全来自电子产品的“神奇”。他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公司的火箭专家,这种在优秀公司成长的员工拥有较高的荣誉感和社会优越感,这使得沃兹更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孩。而另一个史蒂夫,乔布斯先生,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他应该何去何从?这个时期的乔布斯,实际上还是个“弃儿”状态。幼小的乔布斯,几乎是挣扎着每一天,这个社会对于他是如此的残酷。他应该怎么样在这个社会谋得一席之地?虽然,他可能还不清楚、也没有思考这么多,毕竟在感受着。
沃兹比乔布斯大5岁,对于小孩子们来说,相当于成年人间“差一辈”。优越条件下的沃兹,给予了“乔布斯”某种程度上的“温暖”,这既让乔布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电子爱好者,且水平比乔布斯高;又让乔布斯看到了“成长”的潜力——持重文雅聪明的沃兹成为了乔布斯可以“猎取”的第一个猎物;也可以美其名曰“创业伙伴”、成长伙伴。这种“朋友”关系,让乔布斯暂时忘掉了“出身”的痛苦,也让自己可以“慢慢”融入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缓兵之计”也使得乔布斯在后来认定养父母为“亲生”父母留足了时间上的思考空间。
沃兹,持重的道德规范下的性格,不属于小孩子的性格,而他能做到这一点,则是因为他可以在他的电子爱好方面找到“乐子”。这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喜欢搞恶作剧的来源。沃兹的兴趣来自于他对电子产品的“高超”水平;乔布斯则是侧重于“找乐”。在关于他们搞的第一个产品“蓝盒子”的故事里,乔布斯展示出了商业才能,当然也是在“穷”的驱动下,他们的这次不幸遭遇更加坚定了乔布斯的“电子产品梦”。“无形”的电子产品像魔鬼一样,让乔布斯的“怪异思想”可以堂而皇之的去赚钱。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无形”产品的“驱动”能力让人感到神奇,仿佛真的具有“能使鬼推磨”的效果,——这就是乔布斯心中创新的概念。
这个阶段初步奠定了乔布斯管理的思想和创新的态度。对待技术性的沃兹、比自己大的沃兹、循规蹈矩的沃兹,乔布斯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则;对待产品的商业化,乔布斯深深的体会到“无形”的魔力,也就是对创新的界定;另外,也让他知道了“社会”的厉害,有人竟然用枪顶着他,这可能有两个体会,1、乔布斯要活着,这是最重要的;2、产品的保密性或者推出的适当方式。
张海勤 2014-07-08*0916 于广州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摘编、抄袭、转载、衔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