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可能受到洗印偏色反差过度的照片影响,姚宏儒的人物画虽能形肖甚或神似,亦且是写生,素描关系相当准确,但色彩与调子总是不太对。大致如我这一代画手,他的画道初不免受苏派影响,而苏派油画的色彩原是注重当场观察的“客观效果”,鲜艳如“生”,又有适度好看的“灰调子”,可惜这套手法在中国油画圈早已没落,部分写实油画转向欧陆所谓“古典风格”姚宏儒也作如是选择,可在国内毕竟难有西方原作的视觉感应,又兼普遍参照照片作画,即便效果细致,色彩与调子却不免灰暗驳杂,犹欠古典油画的品相与修养,这是目下依然钟情于写实的油画家不免陷入的困境。
在本院作“访问学者”一年,姚宏儒进步显著。对照进校前的作品,他的画面修练嘱意于三点,一是回向朴素直观的“看”,人体肌肤、背景环境,尤其是中间色调向暗部过渡的部位,由初期的过火、滞闷、简单,渐渐过渡到后期作品的微妙、透明、丰富;二是缩小尺寸,他原先即擅刻画细节,小幅油画于他不难但因其小,故而更易于整体关系的调节把握,近期作品已趋相当于熟练自如之境;三是在逐渐形成上述良好习惯后,他的小画已初具欧洲油画的肌理与质地,一改过去堆砌粗糙的表象细腻,而能均匀、慎密,平整,见笔而入味。这些收获,得自他两学期来多达四十多幅课堂作业的密集训练,兼以心正意诚的领会,仅目一年,进步的轨迹能够如此清晰,比之入校前的水准,严然超越,诚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