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

作者:熊春锦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个人简介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慧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总顾问。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领袖人物”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帛书《老子•德道经》校注、帛书《黄帝四经》(注音版)、《简帛<五行经>释解》、《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礼》、《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东方治理学》、《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太极修身》、《幼儿教育概论》等专著,以及《黄帝四经·道法》、《老子思想在当代》、《五德益智养生》等音像作品。 主编著作:《德道行天下》(丛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册)、《小篆入门指导》、《小学经典读本6+1》、《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德慧智教育辅导答疑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幼儿经典读本》、《中华德慧智经典楷篆对照本》,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读本系列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系列书籍之《智》。 在《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本书中简称为《信》)当中,我们已经对五德文化系统和本系列书籍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系列书籍以“论德”为主旨,包括论述修身性识形态与慧识形态的《德》,以及对五德的子系统进行分册论述的《仁 》《义》《礼》《智》《信》,共六本专著,本书即属于五本分册论述专著之一。 智,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字眼之一,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智慧,崇尚智能,培养才智,提升智商,就连生物进化论都给地球上现今全人类起了一个共有名称“智人”。那么,什么是智? 在尚未发现甲骨文与金文的“智”之前,学界一般认为“智”的古字为“知”,这一误识延续至今,人们仍将这两个字判定为可以通假使用。其实,我们从帛书《老子》等道学著作当中,以及从甲骨文中即开始存在着“智”文的史实当中,都可以发现,古代道学对“知”与“智”的应用定义是非常严谨的,并没有像汉代以后的儒学那样将其通假使用。 从字的出现而言,人们认为先有“知”,后有“智”,实质上“智”在早期是修身明德天人合一方法的专用字。东方文化在基因文化时期(道德根文化时期),是以幾学修身文化为体系,对宇宙自然、万物生命以及人类社会进行研究而发展。幾学方法论,就是老子所定义的“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学说,“玄之有玄”中的前一个玄是指质象的、超三维以上的世界,又称其为密学;后一个“有玄”就是指三维中的有相的物相世界,又称为显学,也是意识形态下诞生的科学的范畴。显学是研究物相世界,包括着西方科学界的内容;密学是研究质象空间,属于非肉眼观察,是不仅需要“见知”,而且还得上升到“闻知”层级的学说,需要在闻知层面,应用幾学的目析法进行观察分析。在修身学中,是将意识与心识这两者统归于后天“见知”,同属于显学“有玄”的领域,周朝时期还通常用“知”来表述后天心识(春秋时期开始逐步变更为智识)与意识活动,故而比较少见“智”文出现。但是,在道学修身系统内部,对于后天见知与先天闻知,却存在着明显的界定。 “知”是道学对生命中的后天有为前识、对常道意识与超常道心识(后变更为智识)的一种形名定义。换言之,古文中的“知”,是对左侧大脑意识与心识(智识)生理功能的形名定义。而“智”则是从春秋时期开始,被显学引用于对心识的形名进行置换,但是在修身学界内,却仍然保留着将“智”定位于天道五德能量层级上的“智德”的这一形名。在秦汉以后,将“知”用于对脾土意识的定义,将“智”用于对心识的描述,这两种现象日见增多,以至于相互混用,“通假”之说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得以产生。而“智”的双重定义——既是天阳智德能量的形名,也是对心灵智识活动的定义,也就开始形成了。 由此可见,“知”与“智”虽然都与人类的物相认知能力和所获得的知识有关,需要依赖“为学者日益”的积累才能保持进步,但是,在人类进入意识形态文化时期以后,在一般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认知中,通常都是将智定位在人类大脑的功能层面进行论证,客观上一般都还是停留在意识形态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进入智识境界。在传统的道学天人合一修身理论中诞生的“知”与“智”专用名词,其原定的知与智的形名定义,在汉代以后的儒学理论系统中,由于天人合一修身理论与方法的退隐山林,而在改良儒学领域开始出现了模糊化以及混淆化,智的形名定义也因此出现层级性矮化而被常道脾土意识化,被意识形态化替而代之,使其失去了准确的定义和完整的本义。 那么,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智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和法则?对于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则必须走进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当中,在修身明德的理论中寻找答案。 关于智的本质和作用,其实在“老子五千言”的《论德》章中就已经进行了非常深刻的论述,只是老子在这里是直接从病理学的层面进行的揭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这里的“愚”就是智的病理学状态,因为在“德一”朴散分解而来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子系统当中,符合原生态生理学的智,就是智德。只要离开了智德能量的滋养,后天智识就会变为愚。 智德作为五德的子系统之一,本质属性就是一种德性能量,既具有品格性,也具有能量性。智德在五行当中属水,广布于质象与物相的世界当中。智德能量在人体生命当中归藏于肾臟,肾藏智,智德的能量性与品格性通过先天肾炁(气),或称为肾水而体现出来,是人类生命能量的先天之本。人类的认识和思维功能所需要的能量,重点需要从肾臟所藏的智德能量转化而成的肾炁(气)当中获得。只有肾炁(气)形态的智德能量,或者说智德肾水充沛的时候,人才会有足够的智慧。 现代科学将智仅仅定义为大脑的一种功能,其实具有很大局限性。中国的道德根文化修身学和传统中医学中都曾经揭示,人类的大脑功能与心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中,智识是人类的心灵所具备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之一。除了智识,心灵当中还具备慧识和性识,这三种心识都是生发于心灵,而工作于大脑。心中的这三识中,只有智识属于三维物相后天有为属性,而慧识与性识这两者则都属于质象境内的先天无为属性。其中,智识是生发于右心室,而以左脑质层为工作室,依托眼耳鼻舌身意而外展延伸,同时依靠先天之本的智德肾水能量的营养和支撑。因此,维护智的关键,一方面在于从心灵上进行智德品格的修持和锤炼,一方面还需要牢牢把握住对智德肾水的维护。 我们都知道水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意义,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水与我们的智慧也有直接的关系。生命内部之水,无论是先天之水还是后天之水,无形之水还是有形之水,都是生命内在活力最主要的支撑。只有将生命之水的品质提高了,我们的健康和智慧才有稳定与进步的保障。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度崇尚智能的时代。智能,也就是人类智识的功能,然而,急需引起重视的是,人类目前所崇尚的智,其实早已偏离了五德中智德的轨道而不是名副其实的“智”,其实质只是对常道意识“知”的高级阶段的追求,因而也就陷入老子所言的“愚知”“昧智”状态而不觉。一方面,在智识当中,由于唯我独尊,唯智为上,崇拜金钱,没有主动地去寻觅道德,使得人们迷失了智德,心智失去天阳智德能量直接的滋养,肾智丧失天阳智德能量的补充。意识与智识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吹遍东西,障碍屏蔽着心与肾直接对天阳智德能量的汲取。人们只知道片面地把肉体养得饱满盛壮,却不重视精神的营养,结果反而造成疾病丛生,精神系统萎靡不振,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精神和心理危机所困扰。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智能科技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却也在不断地促成以及加剧生命意识与智识功能的废用性萎缩蜕化,同时也破坏着地球的生态平衡,透支着人类的生存本钱。更有甚者,由于西方意识形态崇尚霸道治理,并且以武力为后盾而横行于世,使得整个人类都时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如何才能使人类的智识脱去愚知而亲近天阳智德,信智礼具备而实现明智,使智识名副其实,符合智德的本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提升和发展,真正地造福于人生,而不再发生竭泽而渔或利令智昏的人生悲剧;造福于社会,而避免出现一些科学家所担心的人工智能招致人类灭亡的结果;造福于地球,而从盲目索取、自毁家园的泥潭中得以自拔,这就需要求教于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中的修身治理学。 诚如楚简《五行经》中所指出的:“[智]型于内,胃之惪之行;不型于内,胃之行。”运用智德重新造型、塑型再造生命五臟六腑的内环境,称之为以德修身的真实实践;如果并不是重新塑型再造内环境,而只是进行伦理说教,那么就只能称其为一般的、普通而浅表的行为约束或规范。通过道德修身学说的学习和实践,对生命进行净化提升再造的塑型,这是解决人类社会所有问题的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在修身明德求真的实践中,在立正信的基础上,真正地将天阳“智”德的品格、品质、品行这“三品”运用到我们体内进行再造,在体内来“全凭心意下功夫”地实施开启民智的实践,将妄意与愚智改造提升而实现愚转智,这是生命水土改造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 修身的天阳智德的接纳吸收应用,心智的以智德塑型再造三品,肾智的肾水治理净化提升充盈,既是对养命之源的开源节流和补充,也是完成愚转智、智转慧的生命品质再造,以及实现健康长寿的根本性工程。古人云“智者乐水”,水是智德能量的载体,也是生命具有活力的能量保障,修身重在治水。首先,要对五行属性中“水”的属性建立起幾学认知观的准确认识,知道任何领域的水都有阴阳之别,其中壬水为阳水,癸水为阴水,修身的重点就在于养护壬水,并且令癸水阴转阳。 其次,还要明白水有高维质象水与三维物相水之分,当天阳智德能量“德”转“炁”被吸收进入物相的人体,归藏于肾臟当中的智德能量就更名为先天肾炁(气),又名为肾水,此即为质象水。了解一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有补肾一说,然而大部分人都是狭隘地理解补肾,药补、食补只把金钱和营养品花在了补养有形的肾臟上,而不知道真正的先天肾炁(或称为肾水)是来源于天阳智德能量的吸收积累,是需要通过修心修身化因才能获得的天阳能量。对于先天肾水亏空的治理,需要通过艰苦持恒的修身明德实践,才能杜绝其跑冒滴漏的现象,进而使匮缺的肾水库储得到补充,使其品质得到净化和提升。而对于三维度中的物相之水,人们都非常熟悉,人体70%皆是物相之水,充满全身,布满细胞内外。对于这部分水,也需要进行净化和改造,提升其质量,以更好地维护生命健康。后天物相水贵“活”,流水不腐;先天质象水贵“精”,开源节流。无论是先天质象水还是后天物相水,都需要“上善治水”,来提升能量品质。 老子曰:“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老子的上善治水思想从根本上把握了智德修身的根本规律,给出了系统的治理原则,是智德修身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在修身方法上,老子所提出的“人法地”修身方法论,也囊括了智德修身的实践次第和方法。通过人法地修身使阴癸水转阳,并且实现与壬水合一,就可以实现愚转智,并且具备进一步向智转慧提升的基础。 治国的智水治理与治身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的上善治水思想同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在国家的智水治理上,对国民的教育是根本,道德教育能改变国民文化素质,知识教育能提升国民才能,国民只有德才兼备,内外兼修,才能成为治国和建设国家的良才。民智就是治国中的阳性壬水,道德根文化教育的应用,就是上善治水,国民智则国家强。 本书的重点,就是对智德修身的基本理论、老子上善治水的思想以及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论述。 在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中,水与土构成了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在五德系统当中,智德与信德之间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人体生命内环境中的基本元素。信德土为后天之本,智德水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的信德土能量与先天之本的智德水能量,承载与滋养为一体,养育着我们的性命。忠信厚土与智德之水的流失,也就是人类生命之本的水土流失。忠信丧失必乱,智德流失必愚,要想治乱克愚,就不能不在立信的基础上全面地以智德修身而强化生命之根,稳固先天之本。 传统道德根文化在天人合一的幾学修身领域所确立的基本模型,是内圣修治土水火,而外王施用金与木,是将天阳五德治理塑型于身内,即在体内与天道同频共率修治信德、智德和礼德,同时外行义德和仁德。中国古人一直强调,修身如治国,治国如修身。分析古今中外的众多经验和案例,都显示出治理国家欲强大的关键,同样是治土、治水、治火,所谓内圣外王与内成外就,必以这三者为根本。治土,在治国中对应于文化信仰的建设和陆权治理;治水,在治国中对应于人民的智慧开启和内陆水与海权治理;而治火,在治国中对应于文化文埶、军事以及科技。只有强大于信德土、智德水以及礼德火三治理,才能正常而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地施展好义德金的经济治理、贸易治理,并且从容不迫、充分自信地对内对外施展仁德木的仁治施政和外交治理。而首当其冲的,是要将治水与治土并重,将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一体把握,从而真正实现“强生威,威生惠”,使我们的国家具有参与地球村治理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厚土载其本,智水润其根。掌握好道德根文化当中的修身生理学、病理学和治理学,应用好教育治理、社会治理等多种方法,在信德建设方面培育好厚实的信德品格与品质,并且具备严谨的信仪品行,就可以奠定信德信仪全面在身内造型于常道意识“正善治”的基础。同时,高屋建瓴地开展好先天之本的智德建设,将肾智、心智等身中与天阳智德能量密切相关的先天之本充实起来,那么,在生命的脾土信德信仪与天阳信德实现天人合一的过程中,就可以同步树立起修身求真的天人合一于天阳智德能量品质的文化导向,培养出大批继往圣绝学的贤圣人才。只要具备这样的文化基础和人才条件,在这个虽然号称智能却被意识形态束缚心灵的时代,中华民族就有可能成为人类突破历史局限性的引路者,并且为人类进入真正的智慧时代发挥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一、智识的定义 智,又称其为智识,智识的功能表现,称为“智能”。由于人类智识不能离开命体单独存在,必须要借助于肉体才能展开智识的活力和功能,所以又称之为“命智”。 智识是介于意识和慧识之间的一种觉知。智识的生理功能区域是左脑的质层结构,也称为智识的“办公室”,因为它能直 接透过左侧大脑皮层 区整合各种后天信息,因此是以后天觉知为主体。但是由于智的左侧大脑质层通过大脑底部的胼胝体与右脑质层的慧识相交通,因而智识是处于慧识与意识中间的识性。 智的基本生理功能活动,是后天每“日”所“知”,是通过左脑皮层后天意识日日新知,并且透过左脑皮层进入左脑质层的累积。人类后天学 习的一切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其中大部分主要储存在大脑左侧皮层, 而同时透入左脑质层,形成智识;智识中既含有后天积累而成的禀性意识、习性意识,也包括通过善、正、真的教育而获得的正觉与正念。 二、智识的形名演变 现代科学将智仅仅定义为大脑的一种功能,其实具有很大局限性。中国的道德根文化修身学和传统中医学中都曾经揭示,人类的大脑功能与心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中,智识是人类的心灵所具备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之一。除了智识,心灵当中还具备慧识和性识,这三种心识都是生发于心灵,而工作于大脑。心中的这三识中,只有智识属于三维物相后天有为属性,而慧识与性识这两者则都属于质象境内的先天无为属性。其中,智识是生发于右心室,而以左脑质层为工作室.依托眼耳鼻舌身意而外展延伸,同时依靠先天之本的智德肾水能量的营养和支撑。因此,维护智的关键,一方面在于从心灵上进行智德品格的修持和锤炼,一方面还需要牢牢把握住对智德肾水的维护。 智识的形名取代心识,是历史上轴心时代转换期中,人们逐渐远离慧识,迷失先天无为而必然产生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忘却智本身的智德天阳能量属性,是天阳智德能量畜养心识而产生后天智识。 智识,源自于智德之“智”字对心字的置换,专指后天物相有为的心识见知活动。心识的活动由于直接与间接地应用了天阳智德能量,在大脑左质层内展开“见知”生理功能;而当人们对于先天无为质象的慧识开始丧失,认知进入见知模糊期时,就需要对原有的、都是后天有为见知活动的意识与心识的生理功能,进行先天纳入后天的细化,因而在秦汉时期才产生了“智识”这一种命名。 长时期以来,人们所接受的实则是一种被误导的认知——改良儒学以及犬儒抛弃对天阳智德能量的形名定义,而将心识与意识的后天有为物相特征模糊化,拔高后天有为物相心识的地位,混淆先天与后天、质象与物相,掩盖将先天无为慧识“闻知”丢失以后的茫然无依,从而将原本专用于质象先天无为的“智”字,对心识中的“心”字进行置换,变心识为智识长期使用,掩盖着心识中还客观存在的先天无为的慧识与性识。 三、如何才能智识脱去愚知而亲近天阳智德 如何才能使人类的智识脱去愚知而亲近天阳智德,信智礼具备而实现明智,使智识名副其实,符合智德的本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提升和发展,真正地造福于人生,而不再发生竭泽而渔或利令智昏的人生悲剧;造福于社会,而避免出现一些科学家所担心的人工智能招致人类灭亡的结果;造福于地球,而从盲目索取、自毁家园的泥潭中得以自拔,这就需要求教于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中的修身治理学。运用智德重新造型、塑型再造生命五臟六腑的内环境,称之为以德修身的真实实践;如果并不是重新塑型再造内环境,而只是进行伦理说教,那么就只能称其为一般的、普通而浅表的行为约束或规范。通过道德修身学说的学习和实践,对生命进行净化提升再造的塑型,这是解决人类社会所有问题的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在修身明德求真的实践中,在立正信的基础上,真正地将天阳"智"德的品格、品质、品行这"三品"运用到我们体内进行再造,在体内来"全凭心意下功夫"地实施开启民智的实践,将妄意与愚智改造提升而实现愚转智,这是生命水土改造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平均分5
已经有1人对此书评过分
新书快递
谁在关注这本书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