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马庆泉,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9月1日生,祖籍河南省南召县,1988年秋毕业
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先后担任校委秘书,研究室主任、教授等职。1993年5月到广东挂职锻炼,先后任广发证券公司的副总裁、总裁、副董事长、广发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等职,1999年12月到中国证券业协会工作,现任中国证券协会副会长、亚洲证妆分析师联合会执行委员、国际注册投资师协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一中经济体制改革及资本市场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代表作有《新短缺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思考》、《中国证券市场产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基金企业历史回顾与发展思考》等。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人类社会在世界史的意义上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在于知识产品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成为特征性的现象;在于知识因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超越以往的重要性,因而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一起,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创造知识产品的劳动,其价值贡献不以其中直接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来衡量,而等于该知识产品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应用所能够争放的社会劳动量,即等于在该知识产生之前,社会在生产某种物质产品时所花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减去该知识产品产生以后的应用所引起的同质同量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即该知识产品的应用所引起的社会劳动节的量。换句话说,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它直接加进社会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则等于它在社会总劳动中解放出一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
知识经济社会是理性的、和谐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存在着知识、劳动、资本三种类的生产要素及其相对应的三人基本的社会阶级。本书以其知识产品价值为理论为出发点,对知识经济中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做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界定了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社会剩余产品所应当主张的所有权的合理边界,同时描述了一种新的知识经济社会微观经济组织结构形式。
作者希望,本书的主要内容,能够成为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研究未来社会经济理论方面的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