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胡继华,1962年生,安徽太湖人。1978年至1979年,就读于太湖牛镇高中。1980年——1984年,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任教于安徽太湖中学。
1987年——1990年,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高尔泰、苏恒教授学习美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1999年,任教于安徽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副教授职称。执教《西方文论》、《比较文学》、《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1999年至200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王一川教授学习文艺美学,2002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2004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师从黄克剑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当代西方美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在此期间,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任兼职教授,主持当代文化和美学研讨班。2004年7月,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所工作。
研究领域:西方当代思潮、美学、比较文化和文学。
学术成果:
专著:《美学与美育》(专著,与导师王一川先生合作,撰写其中的第二、三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中国审美精神的现代转换:宗白华美学的一种解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百年老课文》(和马自力先生联合主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转向——论列维纳斯、德里达和南希》(与黄克剑教授合作的博士后研究报告,部分章节已经发表,全书暂未刊)。
内容简介
我们使用“伦理文化转向”来根据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思想运动的趋势。我们选择具有明显的学理承继关系并具有相同致思取向的三位法国后现代思想家为个案来分析这种伦理文化转向,在这三位后现代思想家和伦理文化构想之中体现了泛悲剧精神、灵知精神、灵知精神以及道德完美主义精神。三位思想家意识到了亲切性和生命感对现代个体自由的重要性。他们所理解的自由,是一种依托于他人并且不可确定的谦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