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4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开局良好,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经济恢复和增长行列。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7%,城乡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向好的方向发展,对外贸易增势强劲。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一季度金融机构实际增加贷款8351亿元,占全年预期目标2.6万亿的32%,同比多增247亿元;金融机构“短存长贷”现象隐含的系统性风险也应给予关注。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3.3万亿元,增长19.6%。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余额为5.0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788亿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平均为4.28%,比上年同期低0.84个百分点。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4398亿美元,比去年底增加365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8.2771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2004年一季度,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人民银行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对货币信贷总量及结构进行调控,高度重视防止通货膨胀,同时抓紧金融调控制度性建设:一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放出的流动性。二是普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四是建立再贷款浮息制度,理顺中央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资金利率关系,将各档次再贷款利率上浮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上浮0.27个百分点。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七是积极推动货币市场发展,加强货币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八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总体看,2003年以来采取的调控措施取得了成效,并正在发挥作用。在充分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信贷投放增长偏快。
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率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GDP增长和CPI涨幅在二季度会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下半年将有所回落。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受基期因素的影响,2003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仅6.7%,因此,2004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会比较高。考虑翘尾因素、季节因素,预计同比CPI在4月以后会有所爬升,第三季度开始回落。二是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有一个传导过程,2003年以来采取的政策措施,其效应会在2004年下半年更明显地显现出来。
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牢固树立并坚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预计年初确定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即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长17%左右,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在2.6万亿元左右。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要防止急刹车,避免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一是适当收紧金融体系流动性,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二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加强结构调整,防止“一刀切”;四是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五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六是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推动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