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东刚,1965年出生,南开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会科学管理处副处长、南开大学经济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韩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国际环黄海城市会议研究部会天津首席代表、天津市日本经济学会理事、日本中国经济研究会会员、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会员。日本鸣门教育大学博士后(1996年10月-1998年4月)、日本一桥访问学者(1998年)、立教大学客座教授(2002年)。
迄今在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高等教育等出版独立撰写学术专著4部,合著18部,在国内外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1项。独立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天津市和国际研究课题20余项。
先后获得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02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997年)、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最高荣誉奖(2000年)、2001年北方十五省市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天津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天津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天津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内容简介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开启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虽然起点接近,但两国政府能力、发展模式和国际际遇的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本书采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总需求比较研究的角度,对1886-1936年间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深化了对近代中日两国不同命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