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兆萍,1972年3月生,河南省确山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2002年至2005年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贫困、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各一项,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社会科学》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有三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章》、人大复印资料摘要或全文转载。
内容简介
贫困是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有其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及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它不仅是人口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
现代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文化、制度和经济在文明社会中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体,“文化是制度之母”,同一制度对不同文化的主体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绩效,因之产生不同的结果(贫困和富裕)。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来定义和衡量贫困,对贫困成因,个人、社会、自然因素各有侧重。本研究从文化视角,遵循文化——制度 ——经济的思路,尝试用整合的方法来解释贫困,以推进对转型期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文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穷人拥有相同的文化,社会结构和整体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及生存状态。文化不是传承的,是社会化的产物,具有社会属性,而贫困文化作为当前转型期中国断裂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特征是土地至上,其文化结构可以精解为“面子要紧-土地至上-不流动”。即贫困文化与“改善自我-财富最大化-流动”的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是断裂关系,随着社会分化的日益加剧,其断裂程度将会加深。制度是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的反映,它不仅具有经济增长、政治管理和道德教化功能,还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但由于在制度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公平,制度往往成为主流文化的另一种垄断,并可以从中获取垄断收益。正是由于文化断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贫困人口处于制度的边缘,并产生制度边缘性的负效应——制度排斥和制度失意,最终使穷人难以获得资源和机会而陷入贫困状态。这就需要政府做出支助性的制度安排来改善穷人的组织和受教育现状,提高他们的市场和政治谈判能力,诱使贫困文化的变迁,以从根本上改变穷人的处境。因为,只有自我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发展,只有自我持续脱贫才是真正成功的脱贫。
因此,贫困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而且也是一种选择(不管是自愿还是无奈),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文化断裂下的制度边缘性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个体和社会双重因素引发了贫困,这比贫困文化和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相对贫困存在的必然性和绝对贫困存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