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建国之后的三十余年里,我们的史学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史学的路子,将研究集中在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政治精英和重大历史事件上。近二十年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社会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研究者的目光开始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审视中国社会史学会自1986年起每届年会的主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史研究渐趋深入的发展轨迹。这些会议的主题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社会史的理论(又比较集中于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亲属制度(包括妇女、人口、家庭、宗族)和区域社会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研究者心目中的社会史研究对象已日渐清晰,尽管对社会史研究对象之争永远不会停止,但是很明显,亲属制度与区域社会两个主题将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亲属制度等课题与区域社会研究关系密切,因此,可以说,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
之所以这样讲,这是和社会史的内涵相关的。什么是社会史?社会史就是全面的历史。布鲁代尔对社会史的定义较为合理,他认为:历史由三要素组成,即人、时间和空间。他将时间要素抽出,将时间分为三个层次: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地理时间通常称为长时段,社会时间又称为中时段,个体时间称为短时段。地理时间的研究对象是结构,指长期不变或者变化缓慢,在历史上经常发生作用的因素,譬如说,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传统文化等等。社会时间的研究对象是局势,指在较短时间内(几年至数十、数百年之间)起伏伸缩,形成周期和节律,对历史起作用的现象,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物价金融方面的变化、中国传统王朝的周期性兴衰等。个体时间即短时段,研究对象是事件,指突发性的事件,如革命、条约等,在历史进程中一闪即逝,作用微弱。可以说,社会史包含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但比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得多,它包括全面的时间、全面的空间和全面的人,这也是社会史研究的三要素。
全面的时间,如前所说,是指社会史研究关注的三个时间层次,这些层次都是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就长时段的传统文化而言,离不开特定地域环境,如中原的黄土文化、皖南的徽州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湖广的楚文化等。又如中时段的节律,一个个王朝的盛衰起伏周期性振荡,数十或数百年一个循环,这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只有中国这一特殊的区域里才发生。再说短时段的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在大泽乡地区发生?太平天国起义为什么以广西金田县为中心?红军为什么兴起在井冈山地区?这些问题的解答,都要求我们对特定的区域社会有深入的研究。
所谓全面的空间,是相对于传统史学研究范围而言的。以往的史学研究侧重于中央王朝、典章制度的研究。但这涵盖不了历史研究的全面的空间。要知道,中国地大物博,地区差异很大。各个地区因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与中央王朝距离远近不同,交通难易不同,传统和风俗不同,物产、地理、民族构成不同,因此,它们对中央王朝政令的执行有相当大的差异。只有对各个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把一个个区域钻研透了,才有可能对各个区域进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整体研究才有可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小可至一村、一镇、一县、一城,大可至一省或数省,以至一国、一洲。全面的空间,不仅是指区域之大小,或区域之相加整合,而且包含另一层意思,即区域社会是整体社会的细胞形式,认真解剖一个区域社会,可以获得整体社会的全信息。
至于说全面的人,其学术取向与传统史学也是不同的。传统史学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其视野局限于社会上层和政治精英阶层。要知道,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大众,社会史强调眼光向下,关注下层民众。我们既要研究长时段中普通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形态、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伦理关系等等,也要研究短时段即社会大变动时普通人的经历和命运。下层民众,比如农夫、小贩、走卒、商人、市民等社会群体是生活在草根社会中的,即一个个具体的区域中的。当然,研究全面的人,并不排拒上层精英。与短时段的研究对象事件相关的上层精英,原本属于传统史学研究的范畴,同时,他们也是社会史研究的对象。关注全面的人,就必须加强区域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