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曾名鼎堂。四川乐山人。1923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26年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并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次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研究甲骨文、金文和中国古史。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等职。并任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二、三、五届副主席。一生著作被辑为《郭沫若全集》三十八卷,其中《文学编》二十卷、《历史编》八卷、《考古编》十卷。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除导论外,包括四篇主要论文,它们是《周易》、《诗》、《书》、甲骨文和彝铭的个别研究。《易》、《书》、《诗》均为二三千年前的古籍,真伪混杂,时代难辨。郭沫若处理尚较慎重,辨疑之处亦见功力。如《尧典》、《皋陶谟》、《禹贡》三篇前人已指出其伪。郭沫若举出七点证据,证明其为儒家的创作。特别是对《易》、《书》、《诗》内容的考释,颇多新颖精彩之处,如一向被视为神秘的八卦,前人作为许多曲解,郭沫若则从中找出生殖器和数学的双重内涵,从卦辞和爻辞中描绘出一幅现实生活的图景。其思想之犀利,释证之新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