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佛教“修行”观念影响小说创作这一角度,对有明一代近二十部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人物类型与情节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既将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过程作了动态的考察;又对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因素进行仔细分析,意图揭示论证宗教小说与“宣教”之间联系的原貌。对现当代中外有关学者的观点及其论述,本书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
全书分为四章,基本内容和要点如下:
作为佛教思想的核心因素,以“断尽烦恼,觉悟成佛”为主要内容的佛教“修行”观念,在佛经中有其文学化的表述形式,这就是宗教小说“修行”模式的最初原型——佛传故事。佛传故事以“神妙靡丽”、“好大不经”的文笔,描述了释迦牟尼出生、出家、苦修、悟道、度生、涅槃等“八相成道”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灵异的佛陀形象。这种以传记体式记录人物修行经历的方法,被中国的僧人所继承,依此编写了大量的高僧传记和禅宗灯录。经历了使佛教“修行”观念进一步世俗化、市民化和文学化的敦煌文学与宋元说经的演变,演绎“修行”观念的宗教小说逐渐成熟。到了明代,随着佛教“修行”观念的社会化,以《西游记》的创作和大量刊刻为契机,出现了宗教小说的繁荣期。宗教小说的创作和流传对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