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安·兰德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兰德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已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
在美国,她的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有人说不了解安·兰德就无法理解美国精神。
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甲骨文CEO埃里森都是安·兰德哲学的拥趸。
内容简介
同乔治·奧维尔的《动物庄园》,理查德·亚当斯的《沃特西普荒原》以及弗拉基莫夫的《忠心耿耿的鲁斯兰》一样,安·兰德的这部《一个人》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则寓言。
用寓言的手法写历史、政治的严肃体裁是个聪明的做法,简化了复杂的现实,回避丁过分的严肃,更要紧的是,能引发悠长的余想。苏东坡诗说:“名高有余想,事去无留观。”历史、政治体裁小说最怕的,就是用激扬的词汇一味地堆砌史事,满心想着要再现过去的真貌,然而现实千头万绪,实难把握;真相影影绰绰,也难琢磨,于是语繁意复,洋洋洒洒,以为留观,却无余想。而寓言却可以拟人、夸张、比喻的小径上缓缓前行,恍惚间就穿越了迷宮般的错综现实,解开了斯芬克斯掷下的难解的谜语。
安·兰德酌《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一则寓言,可是,和一般的寓言不同,兰德并没有把人类的故事安入动物的世界,她只是把自的所见所闻放大、简化,蹋开虚伪的修饰,用最极端,最直白的形式告诉我们她眼中的真相。
故事其实简单,兰德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府,这个府没有个人,只有集体,没有自主,只有奴役,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区别这个和那个,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洁工,但他依旧凭生命本初无限向上的光明的力,以及与生俱来的天赋,追求着那个社会深恶痛绝的知识和理性。矛盾本来隐而不显,聪明的主人公瞒天过海,在谁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要知道,在兰德笔下的那个社会里,连蜡烛都是一项了不得齣发明呢,更何况是电灯。平等7—2521一厢情愿地以为,凭这个了不起的发明,他能说服那些学者,得到他们的同意和同情,为自己进入向往已久的研究机构大开方便之门。没曾想,那些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顶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