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宿志刚,生于1961年3月,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6年起工作于北京电影学院,任摄影学院院长、教授,1998年列支登士敦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1998年瑞士沙夫豪申市博物馆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1999年德国举办“中国人眼中的瑞士”摄影作品展,1999年作品参加日本国际摄影展,2001年作品参加中、日、韩三国摄影作品展,1994年访问香港理工大学,1996年访问德国多哥蒙多大学,1998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学,1999年韩国中央大学写真系讲学,2000年韩国银川才能大学讲学,2001年8月美国肯塔基州莱克星顿联合会艺廊作“关于中国影像”的演讲,2001年8月美国墨尔黑德州立大学讲学,2001年9月美国纽约大学摄影系讲学,2001年10月访问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克隆、瑞士苏黎士等城市,2002年8月访问韩国写真研究所和韩国摄影家协会,2003年3月访问日本大学、九州产业大学、日本高明器材公司,2004年2月访问台湾世新大学、台南艺术学院,1997年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8年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美国肯塔基州政府授予“肯塔基上校”荣誉称号,2001年10月获得第五届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雷摄影教育“金像奖”,2003年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2年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2002年聘为韩国摄影史研究所、亚洲摄影研究客座研究员,1997年《国外广告作品分析》,著作者,辽宁画报出报社出版,1998年《高校现代广告摄影作品技法赏析》,著作者,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8年《广告摄影》,著作者,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台湾国际教育研讨会发表论文,在台湾出版论文集,1999年《中国摄影》杂志发表《论中国摄影教育》一文,2001年《摄影美学》,著作者,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第六期)上发表论文《2002年中国摄影教育现状研究》,2002年《人像摄影》杂志发表论文《谈谈中国的摄影教育状况》,2003年《镜间对话》,主编,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2003年《摄影报》发表论文《中国摄影教育现状》,2004年《人像摄影》教材,著作者,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2004年《无名文学》杂志发表小说《往事滴漏》。
内容简介
人们认为摄影的基本功能就是记忆,但实际上记忆也是一种告别。当照相机快门关闭的那一刻,时光变成影像,一切都不再逆返。由此,摄影也是我们对历史实在的一种告别。宿志刚先生关于东北旧工业废墟的摄影,就是一次苦涩和沉重的告别。
曾经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几个东北工业城市,沈阳、抚顺、阜新、鞍山,一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明象征。那些在那里高高耸峙的、冒着黑烟的烟囱,和它脚下如蛛网般交织的铁轨线路,都曾经让我们几代人兴奋不已。它们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它们长期是报刊传媒上最耀眼的亮点。因为,烟囱中滚滚的黑烟意味着伟大的动力正在产生,延伸的铁轨则象征着我们征服这块土地的无限信心。东北的工业和东北的黑土地,成了民族心底的基石,凝聚了我们强国的渴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