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瓒男,云南昆明人,1930年12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土木系。先后在北京、西北、昆明3个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过,教授级高工。先后参加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水系不同时期国家重点水电工程设计,对70余座大坝和水电站做过咨询、审查与设计工作,其中高、中并特高拱坝50座。
60年代末70年代初,作为主要设计人之一设计了当时国内最高的石门双曲拱坝,获水电部优质工程奖,同期与北大数力系合作,主持并参加编制了我国第一个拱坝计算程序。70年代末到80年代,主要从事龙羊峡水电站的设计和领导工作。作为该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对 “挑战性”核心一挡水建筑物拱坝及其基础,提出了整套设计总构思并最终组织实现;又与他人共同完成了枢纽总体设计,工程设计获国家金质奖。90年代主要进行咨询、审查工作,并参与领导了坝高290余米的世界最高拱坝小湾水电站拱坝及工程的前期工作和初步设计。工程开工后,2002年起在云南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担任小湾水电站的常年咨询专家,参加公司对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审查与管理工作。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部级奖三次。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含联合发表)主要有关拱坝和基础处理文章100余篇,主要著作或合编书籍5本,共撰写200余万字。先后在其他3个水利水电设计院当过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析研究了特高拱坝枢纽建设70余年来,各建坝国家在这个领域里所建工程的特点、经验、教训的主点;对我国目前已建、在建五座特高拱坝枢纽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讨论;另外,就特高拱坝枢纽设计中会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某些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分析了三个特高拱坝主要建造国家或地区的有关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第二、第三世界中亚洲、南北美洲地区同类工程的相应问题,这些工程的建设,常与前述三个部分的不少国家有关;第五部分是针对我国五座同类枢纽的著述;从特高拱坝枢纽中几个一般性问题的讨论。本书主要特点反应在以下和个反面:①从特高拱坝枢纽走过的道路与发展分析研究问题;②科技无国界,正、反经验与教训均属本领域内人类共同财富,共同享有;③就所论问题,尽可能强调系统性;④从实际中提出,认识与分析研究问题;⑤这类工程的建设、运用涉及面广,本书更多的是从设计观点研究问题;⑥强调从“地质与基础”观点认识特高拱坝枢纽;⑦不论对国外还是国内,本书主要分析讨论,均仅在于由各作者的认识水平出发从“总结”意义上“就事论事”,试图对提高我国特高拱坝枢纽设计水平尽一点力。本书主要供从事这项工作的设计、地质和施工工程师阅读,也可供管理、试验、运行部门的专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