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顾行伟,1955年11月生,江苏丹阳人。1978年2月处女作《水乡田歌》在上海文学发表。1987年创办上海时装报,兼任总编辑;1992年任劳动报党委书记、总编辑;1997年行文汇报副总编辑;1998年起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总经理。现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报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报业协会常务理事。出版著作有散文集《星期天,我们在巴黎》、《书缘》等。作品力图突破人和事的表象,探求崇高的人性情感,文字清逸有美韵。
内容简介
一件民国的瓷器上了藏家的手,百把年的历史总觉不过瘾,非要清三代的康雍乾似乎才走进了门槛。细想一下,人生也就百年的大限,黄昏夕阳时你感受到一种淹没的辉蝗,而在淹没的沉浮之中,手上的瓷器已经见证了生命的几番轮回,而这用土烧造的东西依然伏卧在你的眼前,只是少了一些燥气。至于那些唐宋年代的即使包嵌芒口的银子都烂了,然敲击之下依旧响声如磐,你不得不佩服先人了。英文的CHIHA既释中国,也释瓷器,是可以理解的。
人本质上是保守的,因为人富有智慧。聪颖常使人回眸,前面是虚妄的繁华,身后是落寞的空旷。“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那是秦汉斗士的写照。心境需要寻求载『本,回哞之际找来几个汉代的陶罐晋代的钵,让虚幻的充实,充实的又虚幻起来。这其中的玩味意趣是需要慢慢品的。玩古识今,玩得越精,识得越透。记得鲁迅上世纪20年代经好友许寿裳推荐去教育部任佥事,无聊之极天天以抄古碑帖打发时间,或去琉璃厂选版本,或研究金石。我去过北京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曾见到几件明清的粗瓷,恬淡平静的生活蓄盛起一种激情,读了那时的《呐喊》《野草》,人们便会明白了许多。
盛世收藏,已成时尚。创造时尚是不容易的,赶时尚又当别论。20年收藏不乏生命苦短的感叹。风水轮转,于今居然也时尚了一回。经年累月,孤灯冷影,心知肚明,无须赘言。前几年去了芬兰,知道曾经流行的“桑那浴 ”原叫“芬兰浴”,人在桑那房里热蒸许久,便冲出屋子纵身跳进冰河里,感受冷热极限的刺激。这样,血管的热胀冷缩使他们得以长寿。国人没有素质,这时尚是万万学不得的。我在家中淋浴房小试一回,热水冲洗,逐步加温,忽地将龙头拧到冷水。当时的感觉是气都换不上来,之后是几天的感冒。
收藏居然成了时尚也应了此理。新居中置几件古玩旧器,温故知新,使反差和厚度体现出来。只是要有底气。倘若都是假货,让人看了也会有洗“ 芬兰浴”时气都换不上来的感觉,要知道这样的素质和底气是需要慢慢蒸出来的。
昔日收藏总有“玩物丧志”之嫌疑。前不久在马路上经过一个网吧,吧名叫“玩勿丧志”,咬文嚼字的人会以为笔误,细想不然,这“勿”有规劝之意,也有否定之意,要看你如何玩法。趣味雅兴也就在这玩法之中。
闲暇之日,与三五同道披星戴月登上旅车去赶那“鬼市”,啃着烫手的白菜馅饼便寻觅起来。出差公务之余,弃景点于不顾,去市场悠闲晃荡。每有收获,回来便用消毒液浸洗,冬天常因手僵,偶有失手打碎,心情沮丧,碎声刻骨铭心,常遇深夜家对面那个酒鬼喝完酒将空瓶从窗口扔出,着地时发出的声音,便催着我去看看是否自家的宝贝玩意儿打碎了。晚上常邀知己好友、同行老师来家品茗赏鉴,一件件东西、一道道程序、一门门功课,忙得不亦乐乎。数年下来,终有了动笔的冲动,一年多来,便一篇篇的写着。所写之器,全无宫廷珍品,只是收藏者擦身而过都能见到的,为的是让后来者少走一点弯路,多存一点信心。因为这世界有人用假的东西把真的都搞混了。
前年把收藏的二百余盏古油瓷灯在青浦朱家角办了一个展馆,免费让游人观赏。此次仍想把书中所列的200件瓷器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免费让人品赏。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是写历史的人写的。”这话于他或许有切肤之痛而感言。其实,历吏是任何人杜撰不了的。人生百年,而一件瓷器存世千年以上不足为奇,连《平复帖》这张纸都有1700年的历史了。它们一如当初,都在讲述它们所经历的时代和历史! 顾行伟 2006年1月于寓所南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