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论技术创新的起源和动力:技术创新的需求拉力与科技推力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耀德,陈家琪,黄文华 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个人简介
王耀德,1964年12生,2001年毕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哲学,技术创新理论与科技术政策。
内容简介
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关于技术创新的源泉,自从“单向”的“技术推动”模型被否定之后,科技(发展)这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性的力量”被轻描淡写地放在引发创新的众多因素之中,使人们很难看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以后关于技术创新源泉的研究。仿佛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把科技变化这种显而易见的源泉(或创新机会)放在一边,找出其他更让人耳目一新的动源,似乎只有“耦合的”、“互馈的”的多因素组合才能全面地说明创新的源泉所在。本书则具有强烈的“还原论”色彩以及“复旧”倾向,认为科技足技术创新的基囚.科技发展和变化则
类似于生物进化山的基因变化,是源泉。而其他众多因素则类似于环境的作用,对这种变化起到推动和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无疑会受到很多批评甚至根本性的否定,这也正是我们希望的,因为这样能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使我们能更为痛快地放弃这种复旧倾向。
“技术推力”和“需求拉力”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应包含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创新的机会问题,一个是对机会是否去寻求和利用的问题。我们把社会需要、需求、市场需求看成是比技术推力更为基本的动力。但是,这种动力仍具有相对性,只有当它们转化为人们“对科技的有效需求”之后,才形成真正的创新动力。
人类社会一直充满了各种需求,有些需求被满足了,有些需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有些需求消亡了,有些需求又不断产生。因此,泛泛的、抽象的人类学意义上的需要或需求,在对技术创新的动源的讨论中,并不具有学理上的意义。只有有效的、能够形成“目的 手段”关系链的需求,才可以被用来作为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对象。对思格斯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的论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后面的“更能……”,还要注意前面的“……一旦有……”。
人类社会并非只在“需要——满足”之间徘徊。而是创造性地满足需要并且创造需要。上帝并没有为人们预设倾听贝多芬音乐的需要,相反,正是贝多芬的非凡创造激发了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强烈兴趣和需要。艺术并不“内生于” 种预设的、既定的需要,科学(甚至技术)也是如此。否则,那些强调“社会需要”的民族可能更早地产生近代科学和现代技术。如果艺术、科学、民主都是因预设、现成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就很容易在它们与经济(市场)之间形成关系链,但实际情形不可能如此乐观。相反,更多的情况是,科学(技术)产生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艺术产生对艺术的需求,民主产生对民主的需求,激发需求远胜于等待需求的成熟.近代以来的商品生产,似乎包含了这样一个特点:生产者有断地在“劝说”人们:需要购买某种东西。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