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过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服务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近八个月的筹备,《中国环境法治》(2006年卷)终于出版了。
出版《中国环境法治》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环境立法、政策制定、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环境法学分析研究,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宣传党和政府所取得的环境法治成效,鼓励社会各界分析和研究我国环境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相应的创新和完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促进我国环境法治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中国环境法治》(2006年卷)是以研究2006年中国环境立法、政策、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环境法治的创新和完善为主旨,约请国内著名的环境法学者和一些中青年骨干学者撰写了30多篇文章。全书分为综述篇、基础理论篇、环境立法和政策制定篇、环境执法和监察篇、环境纠纷和司法篇、公众参与和监督篇、国际借鉴和合作篇,具体的安排如下:
综述篇阐述或总结2006年我国的环保大政方针、环保立法与政策的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执法、环境司法、国际环境合作等方面内容。
基础理论篇围绕国家2006年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阐述国家环境保护立法、政策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价值、功能、作用、法律关系、调整范围、调整机制等问题。
环境立法和政策制定篇大多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围绕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权利保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总结地方立法的经验,分析国家和地方立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环境纠纷和司法篇大多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我国环境司法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环境执法和监察篇大多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围绕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环境行政执法程序、环境执法协调、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总结经验,阐述现实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寻找对策。
公众参与和监督篇分为公众参与和法律监督两个部分,大多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法律监督部分主要围绕各级人大、政协和其他组织依法监督环境立法、环境司法和环境执法等方面,总结经验,阐述现实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寻找对策。公众参与部分主要围绕公众参与监督、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提倡生态文化、培养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公众参与的必要性、途径、方式、程序,总结经验并阐述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的对策措施。
国际借鉴和合作篇全部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围绕履行国际环境条约、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及如何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等方面,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为了突出特色,《中国环境法治(2006年卷)》采取了如下做法:关于2006年的国家基本环境政策问题,编辑委员会约请了少数学者进行理论阐述和研究;关于具体环境法治问题的研究,编辑委员会要求大多数的作者采取以案说法的实证研究和写作手法,对2006年发生的一些重大环境事件予以介绍和评价,并提出一些中肯的法治建议。此外,为了让读者了解2006年中国环境法治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编辑委员会还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整理了2006年中国环境法治大事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