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上海时,希望上海人民继续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2月,水利部下发《关于下达编制农田水利现代化及示范园区标准课题任务的通知》。并于2001年7月下发《关于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经济发达地区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抓好试点,逐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太平洋西岸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上海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上海郊区实现水利现代化,是实现上海市城市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上海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郊区农业和郊区水利工作极为重视,曾多次对全市的农业现代化作出指示。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黄菊同志曾提出“上海中心城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经济实力水平”的总体要求,并在视察上海市农科院时指出,上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冯国勤副市长在上海有关水利工作会议上要求: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都市农业相配套的现代化郊区水利体系。
目前,上海市郊区已经拉开了新一轮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在上海市水务局的统一领导下,郊区各区(县)将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水利现代化规划和建设,着力打造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郊区相匹配的郊区水利体系,服务于上海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科学评价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发展程度,指导今后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赶超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水平,建立一套科学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显得非常必要。为此,2001年8月上海市科委立项开展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通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比较,并结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郊区的实际情况,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和科学的水利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其对上海郊区10个区(县)水利现代化程度的评价结果与现状基本吻合。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探索我国沿海大城市郊区,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郊区水利现代化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