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

作者:何起祥 等编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个人简介
何起祥,1936年9月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60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地质系。1960—1984年执教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79—1981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地质研究所任访问学者。1984—1992年,任地质矿产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2—2000年,受命出任总部设在曼谷的政府间组织“东亚—东南亚地学项目协调委员会”(3CC3P,)高级区域专家暨科学技术部主管,2000年5月任满回国,被选为CCOF终身荣誉顾问。2001年,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沉积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与湖沼》《沉积学报》等学报级刊物编委。曾任青岛海洋大学兼职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D辑)编委、《沉积学报》编委、《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顾问。
  何起祥长期致力于理论沉积学、海洋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震旦纪碳酸盐沉积、东北晚古生代含磷沉积、攀西裂谷沉积作用、西沙群岛珊瑚礁和风成沉积、沉积底形水槽实验、苏黎世湖第四纪沉积、白垩纪—第三纪界线事件、深海钻探计划(DSDP)524站位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及东亚一东南亚第三系岩相及古环境研究方面,均有创新性的建树,在国际学坛享有较高声誉。
  著有《沉积岩与沉积矿床》(1978)、《中国西沙礁相地质》(1986,合著)、《西沙礁相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1989,合著)及《东亚东南亚第三纪分时段岩相、古环境及等厚度图》(1995,合著)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译著有《地学革命风云录》(1985)、《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1986,合译)、《大灭绝》(1992)、《勘探地层学》(1989,合译)、《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因》(1983,合译)等。曾多次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内容简介
沉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仍然是沉积物质之母岩的风化剥蚀、介质搬运、沉积体的形成及其后发生的各种过程。但是,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沉积学研究的视野在不断扩大,调查研究方法在不断更新和多样化,与相邻学科间的交叉,尤其是与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等新兴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包融更为紧密,从而使沉积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向前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则是必然的。本书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来认识晚第四纪以来中国的海洋沉积史,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编为总论,第二编为各论。
  总论讨论了沉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近一二十年内这一学科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以及作者立论的根据和出发点。作者试图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沉积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沉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这一部分的总体结构注重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并重,希望做到读者能够学以致用,开卷有益。
  第二编按沉积体系介绍中国的海洋沉积地质学。每章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边界条件和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中国海洋沉积体系的典型实例。该编的最后介绍中国晚第四纪海洋沉积地质学的三维格架,从时间和空间上探索边缘海沉积作用的规律。整体上看,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资料也不充足,与国外的一些典型实例相比显得单薄,而对一些资料的解释亦不无争议,但作为一种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能借此促进我国海洋沉积地质学的发展。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