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桑百川,内蒙古赤峰市人,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
曾出版《区域开放战略论——倾斜政策与全方位开放》、《外商直接投资下的经济制度变迁》、《跨越贫困——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与对策》、《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人世与中国企业发展策略》、《公司创新与发展》、《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热点问题探讨》、《股份合作制》等专著,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内参》、《经济学家》、《中国评论》、《中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动态》、《改革内参》、《经济研究参考》、《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商务部、地方政府、企业等委托的研究项目多项。
曾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中青年学者科技进步奖、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首届十佳教师称号,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多篇论文、著作分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全国外经贸优秀研究成果奖、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奖等学术奖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我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能够选择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两种,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现代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明显要高。这是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根本依据。这种选择是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是一个创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矛盾是否可以调和、解决?对此,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人中国的实践看,离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离开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只能导致普遍的社会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人理论上分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即商品经济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而不是外加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仍然存在着“劳动是谋生的手段,,的现实,决定了公有制下的劳动者也存在着经济利益差别,而劳动者又是在具体的企业就业的,这又决定了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企业要计算并实现这种经济利益,就奎须进行商品生产和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起来就形成了市经济。总之,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不同的经济利益要求,就必须发展市场至济。当然,公有财产的不可分割性、公有财产收益的非垄断占有性,以及公有制下劳动权利的平等性等,与市场经济下明晰产权、按要素分配、劳动力成为商品等要求,表面上存在着矛盾。如果处理不当,社会主义的原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就难以协调。但是,通过相应的改革和制度建设,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其中,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关键是在明晰产权中实现原始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分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寻求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