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现代性的图景

作者:童星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个人简介
童星,男,1948年8月出生于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博士后管委会法学教育学学科组专家、全国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著有《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网络社会交往》等专著多部和《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十多本,撰有《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再认识》等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等。
内容简介
现代化并非只是“宏大叙事”,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正所谓“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最早使用“现代化”概念的美国社会学大师帕森斯就是从个人观念与行为的角度提出问题的,他的得意门生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化特征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也闻名于世。沿袭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肯定不是现代的人;那么,一反习惯、紧跟时尚就是现代的人吗?恐怕也未必。每天醒来都能遇到以前见所未见,或闻所未闻的新事,我们怎样面对?在瞬息万变的场域中,我们还能寻找到值得信守的恒常之物吗?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我们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我们对所有这些领域都充满了困惑!
现代化当然不是我国所独有的,恰恰相反,西方发达国家早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它们的现代化进程其实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事情。到了现代,它们那里已经在探讨乃至出现“后现代”了(也有人把“后现代”视为真正的“现代”)。显然,“现代”、“后现代”并非只有它们在字面上所体现出的“时间”蕴涵。同时,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在先,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现代化在后,那么,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究竟是不是“西化”,又成了悬而未决的难题。
在中国,相对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现代化”概念,“现代性”概念就没有那么普及、那么流行了。然而这两个概念一体两面,知此才能识彼。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以及个人、组织、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现代性”,是“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现代化”则是获取“现代性”的过程。各国各民族由于历史背景、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不同,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肯定千差万别,但其所演进的目标即“现代性”却是普适于人类社会的。这种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性”,当然不是人们先验的产物,也并非冥冥之中的宿命,它在各国各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被创造出来,又不断得到完善,最终积淀而成。因而“现代性”的图景极为广阔,且具有动态性,是一个不问断的理解与建构的过程。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