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两个表面看起来并不很容易捏合在一起的显著特点,一个是它们的悲剧倾向,另一个别是它们的幽默风格。以前面介绍过的九部代表作为例,几乎篇篇都有悲剧,或者通篇就是大悲剧,而且悲得,陕让人透不过气来,然而,它们并不是那种沉着面孔、正面控诉的血泪俱下的文字,相反,它们的外表往往都是调侃的、诙谐的、俏皮的,甚至是嬉戏的。老舍先生擅长用笑讲哭的故事。从风格的渊源上看,他的故事里很有些晚清小说作品里的嬉笑怒骂,也流露出一些狄更斯的洒脱说笑。他的这一手功夫堪称是“含泪的笑”之大手笔,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命中率,其效力之大常常超过正统的批判武器。随饱经风霜的生活历程的延伸,老舍先生越是晚年的作品,在这方面越有神采,在《茶馆》上演的剧场里,他的无与伦比的妙语,几乎一句一个“碰头好”,哄堂大笑,从头到尾,此起彼落。观众恨不得把欣赏京戏名角的手段,诸如叫好、喝彩、跟着剧团跑有一场看一场,等等,都用在老舍话剧的观赏里。他们觉着看他的戏“过瘾”、“有嚼头”,而且把他的台词都当成了口头语,像“别把这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我就是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这档子事”,非常便当地放在生活对话中,成为现代语言中最机智、最风趣的点缀。
细细看来,老舍先生作品的这两大特点的形成,和他的穷人出身关系极密切。老舍先生外表热情温和,可是,在文字中,他者说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他的内心极为严肃。一九三七年他开始写自传体小说《小人物自述》,其中有一大段自白,看了使人惊心动魄,甚至不寒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