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土壤资源学

作者:崔晓阳 主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针对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水土保持、森林资源环境类各专业学生编写的教科书,由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类型、土壤资源三部分构成。这本教材的前身,是由中国林业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并一直沿用至今的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土壤学》(下册)。根据大多数同类专业教师的建议,经过内容的更新与扩充后更名为《土壤资源学》,以强化资源意识。
我们深知,从土壤学专业角度编写一部系统性的土壤资源学教材绝非易事,在这方面我们颇感自己的资历和能力之不足。好在这是一本林学类各专业的教科书,所以在编写中我们并未追求土壤资源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只是想把必要的知识以资源概念为核心介绍给学生。关于具体内容,现有如下几点需说明:
(1)突出林学类各专业特色这一意识始终贯穿全书。由于林业所涉土壤多在山区,土壤组合复杂多变,所以在第2章中特别对土壤分布规律进行了较详细介绍。在第3~9章的土壤类型介绍中,尤其各类土壤的利用改良方面,都对林业有所侧重;而且,还特别增加了“我国区域土壤资源及其林业利用”一章(第10章)。第11章在概括介绍土壤调查与土壤资源评价的同时,也尽量照顾到林业土壤的特点。第12章针对林业特点,分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和机理,以及大气酸沉降、林火、采伐等干扰因素对森林土壤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土壤分类问题与本书采用的分类系统本书第1章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古今中外的土壤分类,这似乎超出了林学类本科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但考虑到土壤分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林学类师生获取系统的土壤分类知识的机会又十分有限,所以应许多有关高校教师的要求,编者还是有意加重了这部分内容。遵循的原则是:突出现代,但适当掌握知识的“超前度”,历史与现代并重。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发生分类)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诊断分类)两大体系并存,而诊断分类已成为国际土壤分类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考虑到土壤发生分类系统曾作为国家的分类系统指导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土壤资料数据大都是以此为基础获得的(发生分类仍然是我国现行的主要土壤分类系统),这是本书仍然采用“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发生分类)的主要原因。
(3)章节结构问题土壤资源的区域性很强,各高校一般是针对所在地区有选择地讲授土壤类型。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特点,本教材(主体土壤类型部分)原计划按区域进行编写,计有:寒温带针叶林区的土壤;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的土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与干旱森林灌丛区的土壤;亚热带林区的土壤;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土壤和热带稀树草原土壤;温带西部森林土壤;青藏高原边缘山地森林土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区及温带西部半干旱、干旱草原区的土壤;海岸与岛屿土壤;人为土壤。但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非地带性土壤不好安排,况且“区域”划分易招致争议,故只好忍痛放弃。现在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发生分类)中的土纲和土类安排各有关章节,却又有过于强调发生分类之嫌。为此,在介绍各土类时我们尽量说明其在诊断分类系统(“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所处的位置。
为弥补未能按区域编写的缺憾,同时也是为了充分反映近年来我国土壤资源科学和森林土壤科学的新成就,本书特别增设了“我国区域土壤资源及其林业利用”一章(第10章)。但限于篇幅,很多内容难以详尽,各高校可根据需要自编补充教材。
(4)人为土问题农业所涉及人为土主要是各种耕作人为土,如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等。而林业类各行业(包括城市绿化)所涉及的人为土则主要是各种人为搅动土或堆积土,这在教材甲理应有所反映,但限于篇幅,终未能如愿。读者可参阅有关的专业书籍。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