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存了丰富的典籍,这些典籍对我们研究和了解我国的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典籍图书的收藏和知识的传播。历代皇家、地方官府、私家、寺院、书院等都收藏了大量的典籍图书。同时,有关典籍的刊刻、鉴别、校勘、抄补、传录、购买、保护以及装帧、题跋、用印等等,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刊刻的图书成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官府刻书也成为官刻、坊刻和私刻三大刻书系统之一。自印刷术发明后,历代官府均致力于刊刻典籍以推广政教。例如五代时,后唐明宗即命国子监雕版刊印儒家经典。至两宋时亦由国子监负责中央政府的刻书工作,除儒家经典外,也刊刻经、史、子、集各部图书及佛释经藏,其所刊刻典籍称为“南监本”、“北监本”。到元朝则由中央设立兴文署,负责刊印图书。明代中央政府刊刻图书除“南北”二监外,由内府“司礼监”所管,“经厂”是当时的主要刻书机构。清代的宫廷刻书是在明代宫廷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由内务府领导,世称“内府刻书”。内府刻书以武英殿为刻书中心,故所刻图书统称“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据统计,清代各朝刊刻的殿本书达700余种,清宫武英殿刻书在清代的文化发展、历代典籍的保护利用和传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