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

作者:李兵 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个人简介
李兵(1971一),男,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以科举史和书院史为研究方向。在大陆、台湾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科举与书院研究的论文二十余篇,与刘海峰教授合著((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为第二作者)、((中国科举史》 (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为第二作者)。现正主持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书院与学
术学派研究”、湖南省教育规划“十五”重点课题“书院办学模式与现代大学管理改革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内容简介
书院与科举在中国古代教育大舞台上共存了一千余年。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书院与科举是两个相当独特的方面,二者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唐末五代时期,士人为获得应进士科需要的诗赋文学知识,是作为教育组织形式存在的书院产生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可以说书院是因科举而生。北宋王朝建立之后,书院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承担了培养科举人才的重任。庆历、熙宁元丰和崇宁兴学过程中,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变得相对疏远了。北宋中后期,不少新创建的书院成为研究、传播新儒学的基地,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南宋时期,在新儒家科举观的影响下,书院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科举服务,而且反对片面追求科举的学风,书院的职能再次回归到为科举服务之上来。元朝书院的创建者、修复者、讲学者和支持者不仅是恢复科举取士制度的有力宣导者,而且也是科举制度的有力维护者。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为书院开展科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明初,朝廷将书院排斥在科举教育之外,导致其沉寂了将近100年的时间。明代中后期,书院为科举服务的倾向十分明显。清廷逐渐改变了初期限制书院发展的态度,绝大多数的书院都是直接为科举教学服务,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讲求乾嘉汉学为主的书院虽然反对教授科举之学,但学习乾嘉汉学有利于生徒应举却是不争的事实。书院改制的进程与科举改革密切关联,1905年清廷废止科举的决定,极大地促进了书院改制的进程。书院对于其所在地的科举风气是能起推动作用的,各历史时期的书院数量与科举考试的重要指标——进土数、举人数都是成正相关的。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