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专业化产业区生成机理研究

作者:石大化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个人简介
石大立。男,1966—年5月生,管理学博士,广东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经济学会理事。先后在湖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南方农村》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副主编,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务处处长。多年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参加各级课题19项,获学术成果奖项12个,公开发表论文、著作30余篇(部)。
内容简介
专业化产业区在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本书重点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分工角度探讨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机理,构建了“分工网络——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逻辑框架,来分析专业化产业区生成的一般规律,将为培育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和转变传统产业政策提供新的视野。
专业化产业区本质上是一个分工网络体系,它是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的结合形式。它的生成动力来自分工带来的报酬递增,分工深化是专业化产业区生产率提高的根源,企业为分享分工经济而聚集。但是分工程度受制于交易成本,产业聚集有利于交易费用的节省,专业化产业区是节省交易费用的中间性经济组织。分工网络集中布局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后者又促进分工的深化,由于这种循环累积的效应,使专业化产业区得以生成。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波特的“钻石理论”、新产业区学派等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机理,但是没有分析它生成的动态过程。专业化产业区生成是分工网络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产业地理集中则强化这种互动关系,其生成动力是分工经济,但分工的演进受到市场容量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技术水平和交易技术结构、制度环境等)的制约,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利于突破种种限制,分工网络集中布局也反过来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这种正反馈机制,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提高,提高本地产业对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产业配套体系。
专业化产业区往往位于资源禀赋丰富的地方,其产生的源泉是比较优势;但也有的位于并无明显的资源优势的地方,传统的理论难以对此作出解释,本书认为规模经济是形成专业化产业区的另一个重要源泉;本书还解释了专业化产业区为何在某一特定地点生成,往往某地由于某些原因获得了初始优势,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以后,通过循环累积的作用而得到扩展,从而使企业加速向此地聚集,最终使此地成为某特定产业的中心;分工水平的提高虽然可以提高生产率,但是受制于交易费用。产业集中布局、集中交易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专业化产业区就是分工和专业化经济演进过程中节省交易费用的内生的经济组织形式;专业化产业区生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一定容量的市场。地方专业市场往往与专业化产业区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地方专业市场随着区域品牌影响的扩大而增长,它成为专业化产业区生长的温床;本书分别从理论实证的角度和经济史的角度阐述了技术创新对分工深化、经济组织变迁的重要促进作用。专业化产业区这种网络化组织形式的产生和存在是以柔性技术为基础的。产业集聚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也反过来促进技术创新;专业化产业区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产业区内的分工网络中有着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它们都有特定的功能空问,分别与不同的交易技术结构相匹配,从而产生较高的交易效率。网络组织内交易契约等正式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共同形成了内部协调机制,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
本书还通过广东陈村花卉专业化产业区的案例分析来检验和补充本书的理论观点。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运用培育专业化产业区发展的政策比传统的产业政策更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