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史记·孟子本传》曰:孟轲,驺(驺通邹,本春秋时邾国)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此述《孟子》一书之由来也。
孔子之道,集大成,号至圣,自非其他诸子所能及。然至战国,杨、墨之言,与孔子之儒家,鼎立为三。有志之学者,莫知所从。得孟子之痛斥杨、墨,二氏遂微。至汉武帝尊崇六艺,罢黜百家,历用“夏正”,于是孔子所倡导之儒家,几与西洋之定“国教”,性质相等。盖人类内心之信仰,非有所归宿不可也。孔子虽非宗教家,而能得数千年人士之信仰者,孟子之力为多。比之西洋,孟子之于孔子,犹保罗之于耶稣,而《孟子》之于《论语》,亦犹《新约》之于《旧约》。又如汉学宋学之争,几等于新教徒与旧教徒之互相排击,此可证人类心理,大抵相同也。
不佞于去岁曾编述《论语读本》一书,期与一般学者共同研究。继思自宋以来,无不以孔、孟二子并举,则凡读《论语》者,自非益以《孟子》不可!于是在八月间,开始将《孟子》一书,加以解释。惟《论语》均属短章,而《孟子》则长篇大文,居其多数,如节节细解,反使读者难明其头绪。又《孟子》之文,与近世通行之文,甚相类近。因此之故,有时用语体文译之,不另解释。并于原文及译文,一律加新式标点,以便读者焉。愿海内贤达,有以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