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金匮》共25篇,原文凡398条,所用药物约157种,所出方剂有262首(一说除去附方为205首),论及病证主要有40多种(以内科为主,占16篇,兼及妇科、外科等)。
《金匮》从理、法、方、药等具体方面对杂病证治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其中所提出的认识、治法和方药,直到现在仍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历史上对《金匮》的推崇,如张元素说:“仲景药方为后世法,号群方主,治杂病如神。”但对仲景称颂太过。往往有碍于客观地理解仲景的原文,徐灵胎对此有较为公允的认识,他在评价了《金匮》的历史地位后指出:“惜其所载诸病,未能全备,未知有残缺与否,然诸大症之纲领,亦已粗备。后之学者,以其为经而参考推广之,已思过半矣。”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金匮》几经散佚,其杂病辨治的内容已经详略不一或残缺不全。进一步说,即便内容没有缺失。其间经过了那么漫长的历史过程,临床实践中的新变化、新经验和新认识也已经不是《金匮》所能完全反映的了。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疾病规律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也处在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众所周知,伤寒以后有温病学派的崛起,对外感热病辨治的不足部分因而有所补充,二者珠联璧合,形成系统,使外感热病的临床证治渐臻完备。而杂病的证治,仲景以后的发展较为散乱,历代医家的经验和论述各有所到,尚难形成足以补其不足的系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