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何枫,男,1975年5月生,湖南浏阳人,现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科博士后。1992年9月至2002年3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以及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5月进入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05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科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02年5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同时也从事金融发展、贸易、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xcell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当代经济科学》、《中国经济问题》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创造性智力的概念,并详细比较了它与其他相似概念的区别。但如何研究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定义和解释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解释创造性智力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在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展开分析。基于这一目的,本书对创造性智力的形成来源、特征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首先,从客观载体、投入以及产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创造性智力的构成、来源以及基本特征,并初步建立了创造性智力的衡量指标体系。其次,指出了在观测创造性智力的诸多评价指标中,“高级劳动力”指标最为简单有效。最后,从实际操作可行性出发,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了高级劳动力这一变量,提出了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配置效率的判断准则,从而为实证研究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本书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有创造性智力与比较优势相结合,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本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及以创造性智力为核心概念,建立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可持续提升的理论分析模型。理论分析模式表明,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在创造性智力方面的劣势是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居于被动和次要地位的关键原因。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将来源于创造性智力相对优势的不断提升。
为了进一步论证创造性智力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本书还实证考察了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表现。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本书具体分析了创造性智力在中国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中的影响。纵向来看,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资本、一般劳动力在中国过去20年中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级劳动力及创造性智力配置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横向来看,基于跨省数据的面板分析和横截面分析的结果表明,高级劳动力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力度在1985—2000年间却表现出一种震荡下行的态势,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其下降速度明显加快。